墨韵通灵:常亚芹与《书法考》的心灵契合
在西安的一方书案前,常亚芹沉浸于元盛熙明《书法考》的妙境,心有所悟,挥毫落墨,将这段文字演绎为灵动的书法,其间亦深藏着他对书法创作的独到见解与深刻感悟。
积学累功:厚积方能薄发
“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故必积学累功”,常亚芹深知,书法绝非一蹴而就的技艺,而是需要漫长岁月的积累与沉淀。在他的书法生涯中,从初窥门径到逐渐领悟书法的真谛,无数个日夜都沉浸在对历代经典碑帖的研习之中。他像一位虔诚的学者,悉心揣摩颜真卿的雄浑大气、欧阳询的险峻严谨、王羲之的飘逸灵动。每一次临摹,都是与古人的对话,从笔画的起承转合,到结构的疏密安排,他都力求精准,汲取其中的精华。
这种积学累功,不仅是对技法的熟练掌握,更是对书法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常亚芹明白,只有不断积累知识,拓宽艺术视野,才能使笔下的书法作品具有深厚的底蕴。就如同建造高楼,每一笔一划都是基石,只有夯实基础,才能让书法之楼高耸入云,通于神明。他在这漫长的积累过程中,不断磨砺自己的技艺,锤炼自己的心境,为书法创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心手相忘:物我合一的自由之境
“心手相忘,当其挥运之际,自有成书于胸中”,常亚芹在创作时,追求一种心手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当他提笔蘸墨,进入创作状态,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下来,只剩下他与手中的毛笔、面前的宣纸。此时,心中所想自然而然地通过手腕的挥动转化为笔下的线条,无需刻意思考,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这种境界的达成,源于他长期的练习与感悟。在无数次的书写实践中,他逐渐让手部的动作成为一种下意识的反应,与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心之所至,笔亦随之,每一个笔画都承载着他当下的心境与情感。无论是书写激昂的篇章,还是静谧的文字,他都能通过心手相忘的状态,将内心的情感准确地传达出来。这种自由的创作状态,使他的书法作品充满了生命力,每一幅都仿佛是他心灵的映照。
精神融会:书法中的灵魂凝聚
“乃能精神融会,悉寓于书,或迟或速、动合规矩,变化无常,而风神超迈”,常亚芹认为,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组合,更是精神的寄托与表达。在创作过程中,他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审美观念等精神层面的内容,融入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中。
他深知,书法有其自身的规矩与法度,但真正优秀的作品,是在遵循规矩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变化,展现出独特的风神。他在书写时,根据文字内容、当下心境以及对作品整体的构思,灵活调整书写的速度与节奏。有时,他缓缓落笔,精心雕琢每一个笔画,如同深思熟虑的智者;有时,他笔走龙蛇,快速挥洒,尽显豪迈奔放的气势。无论是迟是速,都能契合书法的内在规律,使作品在变化中保持和谐统一,展现出超迈的风神。
常亚芹通过对《元盛熙明书法考》的书写与感悟,将其中的书法理念融入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他以积学累功为根基,以心手相忘为路径,以精神融会为追求,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用笔墨诠释着自己对书法的热爱与理解,为观者呈现出一幅幅富有灵魂与魅力的书法作品。
常亚芹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