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 秋分时节悟“三候”

    一叶落平风秋色,万物收岁月无恙。秋分是中国农民的丰收节,这一天昼夜平分、阴阳相伴。秋分三候,即“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是古人对秋分时节自然现象变化的细致观察和总结。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这三候不仅蕴含自然规律,也寓意着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调整与提升。

    一候“雷收声”,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作,筑牢“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古人云:雷,二月阳中发声,八月阴中收声,入地则万物随入也。雷声消失标志着暑气的终结,秋寒的开始。虽然自然界的雷声逐渐减弱,但广大党员干部回应人民群众的期待和呼声应当持续增强。秋分作为丰收的时节,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紧密联系群众的时期之一。干部应当切实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工作当中,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关切。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责任意识,通过与群众的面对面沟通交流,加强对群众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为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工作计划提供有力支撑。

    二候“虫坯户”,以奋进的姿态主动提升,树立“终身学习”思想理念。“忽忽远枝空,寒虫欲坯户”。秋分时节,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用细土封锁洞口以防寒气侵入。秋,具有“收藏”之意,动物为了过冬而储备食物。秋分收获储存也启示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注重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提升。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保持学习热情,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方法,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做到“肚中有货,脑中有墨”。主动参与干部培训活动,提升自我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主动承担或参加各类项目,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习中不断创新思维、寻找好的方法和路径、实施突破,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和改进工作的“利剑”。

    三候“水始涸”,以平和的心态面对难题,发挥“沉着冷静”工作作风。《礼记》注曰:“水本气之所为”,春夏气至,故长,秋冬气返,故涸也。秋分后降雨量开始减少,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秋季气候干燥,容易引起肝火旺盛,肝脏和人们的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对于党员干部来讲,在这样的时节,应保持工作态度“不急躁”。正所谓“静能生慧”,在工作中,要遵循规则、负担责任,保持安定平和的心态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面对困难时,要冷静分析、沉着应对,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成果往往需要时间和努力的积累。还要注重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协调和团队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