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挖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历史脉络与当代价值,2025年7月15日,“拾遗——铜梁龙舞耀今朝”三下乡实践团走进重庆铜梁博物馆,开展“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活动。
(图为实践团在铜梁博物馆的合影张露宇摄)
千年鳞爪见精魂,民族精神显龙魂。实践团重点聚焦龙舞展品的细节调研。在龙舞专题展厅,成员们围绕巨型组合龙灯展开细致观察:四条长达48米的大蠕龙盘踞中央,龙身以竹篾为骨、绸缎为肤,鳞片金箔贴就,龙首口含宝珠,双目炯炯如炬。
(图为团队观摩大蠕龙展品张露宇摄)
龙灯象征农事祝福。展厅两侧陈列着二十余类龙灯:稻草龙以农作秸秆编成,象征五谷丰登;水云龙通体靛蓝,龙须缀满水纹银片;荷花龙则用粉绢叠成花瓣,舞动时如芙蕖绽放。团队成员结合讲解员的讲解与知网多篇论文,发现铜梁龙的造型有二十四节龙身、三百六十五片龙鳞,与日常生活的天文农时息息相关。
(图为团队观摩大蠕龙展品张露宇摄)
研龙灯农蕴,助乡村振兴。此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实践团对于铜梁龙舞的了解,促进实践团读懂“非遗+农时”的乡土智慧,坚定民族文化自信。
撰稿:李兰欣悦
图片:张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