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张先,北宋著名词人,自诩“三影郎中”,一生富足长寿,诗酒风流,工书,善画,精词,著有《张子野词》,存词180多首。今读《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后,始感叹:“三影郎中”缺一影,无数杨花过无影。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填词背景】
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生于淳化元年(990),卒于元丰元年(1078),终年八十八。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永兴军(今陕西西安)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虢州、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暮年往来杭州、吴兴之间,与当地名士畅游山水,以垂钓和创作诗词自娱。
这阙《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是作者在乙卯年(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寒食节,游迹吴兴时所作,时年八十五岁。该词描述了阳春寒食时节,全城百姓踏青拾翠,嬉戏游乐的欢快场景,笔墨精到,工巧自然,表现出欢娱自乐,恬淡平静的暮年心境。
【词意戏解】
故乡的日子,像天目山顶的流云,闲散适意,张先老夫子告老还乡,荣归故里已数载,不知不觉间,已是乙卯阳春。
惊蛰刚过,天气转暖,一夜间,百花争妍,芳草如茵,转眼已到寒食。老夫子今年八十有五,依然鹤发童颜、精神矍铄。寒食节这天,全家人都来请安,他望着咿呀学语的小儿子,弱冠英俊的重孙,娇小迷人的小夫人,满心欢喜。老夫子此生眷顾红颜,天随他愿,十子二女,儿孙满堂,幸甚至哉。全家人嚷着要去踏青郊游,他童心萌发,欣然同意。临行前,叫家人带上前几日东坡小弟送来的东坡肉、黄米酒,一家人浩浩荡荡,直奔郊外而去。
一路上,春风拂面,鸟语花香。这天的吴兴城车水马龙,人流如织。环城河上,鼓声喧天,龙旗招展,舴艋龙舟随着鼓声、加油声,像离弦的箭,飞向终点。老夫看得入迷,想起当年他头裹青色包巾,奋力挥桨的情景,不由得感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但心里依然暖暖如春,不由驻足观看。过了一会儿,他们走过老街,跨过环城河、小梅港、新塘港,路过陆羽在苕溪边的青塘别业,来到天目山下。故乡的天目山,青翠叠嶂、蜿蜒起伏、分外迷人,霅溪、苕溪水,清澈透明、缓缓而过,流向太湖。天目山下,芳洲萋萋、秀野春花、莺歌燕舞,俊男靓女、郊游踏青、拾翠撷花,一派热闹景象。他们便择一处宽阔平坦的地方,停下小憩。家里男丁都去龙舟赛夺旗,小夫人和丫鬟也去荡秋千,幼儿幼女则在附近草丛里,你追我赶,追逐蝴蝶。在不远处秋千架下,挤满了青涩少女和丰腴贵妇,有人摇,有人荡,有人欢笑,有人惊叫,清风吹过,衣裙飘飘,宛若仙女下凡,看得老夫子春心荡漾,心情愉悦。一阵微风吹来,老夫子的白发如银丝飘动,一幅仙风道骨的样子,片片桃花像春天轻轻的话语,洒落在他白色衣襟上,映红了半边脸。他一边啃着东坡肘子,一边喝着黄米小酒,独自坐在草坪上晒太阳,静等孩子们嬉戏玩乐。坐着坐着,他突然想起《一丛花令》中有“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之句,想起欧阳修称自己“桃杏嫁东风郎中”,不禁得意忘形。
春光像苕溪的流水,缓缓流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忘了回家,不觉夕阳西下,天空的行云飘过天目山,已是黄昏。他招呼大家回家。
孩子们玩累了,早早睡觉去了。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天空的月光盈盈,照得南园一片幽静,远处的歌声也停了下来,唯有院中池塘里,月光浮动,清风徐来,墙角的杨树叶哗哗作响,杨花却不见踪影。他静坐了一会儿,起身回屋,翻起了自己的词本。他看到自己写给晏殊的词《碧牡丹》,想起了晏相国。当年因生活琐事,相国把箫娘赶出家门,他便写下:“钿盒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劝相国,相国感动落泪,心生悔意,便追回箫娘,遂促成一桩美事。现在想来,相国聪明一世,美词无数,但缺少红袖添香,人生留有遗憾啊!接着,又翻出梅尧臣老兄的诗《送张子野屯田知渝州》,看到:“忠州白使君,竹枝辞颇工。行当继其美,贡葛勿匆匆。”两句,他心里一动,看来还是梅兄懂我。他又翻出王安石写给自己的《寄张先郎中》,一看全是客套话,说什么:“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筩还肯寄新诗”。王安石这个人,学识虽好,但性格太傲,不解风情,无趣无味,如此了了。这时,月亮透过窗户,照在老夫子的梨花案几上,老夫子捋捋自己的胡须,想到前几年自己纳小妾时,东坡写给自己的那首打油诗,不觉哈哈大笑。他翻箱倒柜,翻出了那首诗。诗是这样写的:“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他不但不生气,还特别喜欢,因为他知道,这首诗会让后人时时想起他。在他心里,东坡是千年难遇之才,胸怀旷达,诗词歌赋,无人能敌。对东坡之才,他真有点小小的妒忌。想到这里,他把自己也逗笑了。别人曾谓他“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他却自诩“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现在想来,什么影最后都是无影,回想此生,他曾流连山水,诗酒风流,韵事无数,却了无憾事,遂心满意足。现唯一未成之事,就是给父亲画《十咏图》,如果老天眷顾,再活几年,争取完成。这时,一阵风吹来,熄灭了案几上的蜡烛。
【剑行评词】
张先之词,对仗工巧,意境深婉,情韵浓郁。东坡说他:“子野诗笔老妙,歌词乃其馀波耳”,《石林诗话》评他:“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其词大多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或诗酒生活,一些清新小词写得很有情韵。这阙《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是1075年寒食节所做,上半阕写动,下半阕写静。上半阕用龙头舴艋对笋柱秋千,吴儿竞对游女并,芳洲拾翠对秀野踏青,表现了寒食踏青的欢快场景,下半阕用“暝、静、明、影”四个字,勾勒出了一幅月色如垠,池水闲静,杨花无影的春夜静美图,揭示了一切繁华过后,终归平静的人生哲理。这阙词的另一个特点是,意境悠远,如“行云去后遥山暝”的开阔辽远,“月色清明,杨花无影”的静幽恬淡,读来让人赏心悦目,心绪平静。所以,本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是他词中的精品。
【词牌知识】
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庄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片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片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片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片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只两片并于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一百一字,前片五平韵,后片七平韵。兹列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