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武功”为什么这么弱?

本文共1250字。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共有六十个朝代在华夏大地上更迭往复,谱写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而后世之人对一个朝代的评价,往往是从“文治”和“武功”两方面入手。

“文治”体现在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响,而“武功”则主要是由军事力量决定。一般来说,一个政治清明、文化影响力强的王朝,其军事实力也无可挑剔,比如驱逐匈奴的汉帝国,以及击败突厥的唐帝国。

帝国铁骑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朝代,它以“文治”留名青史,却因“武功”而饱受诟病;它由武将所建,却极其重视文人;它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种“大家”层出不穷,然而对外战争却屡战屡败,甚至国都沦陷,皇帝被俘,屈辱至极。这个朝代,便是终结了五代十国,国祚319年的大宋。

那么,宋朝作为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为何会军事如此“不堪”呢?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北宋军队

北宋的军事部署,遵循的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原则。宋朝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藩兵等四种。禁军是中央正规军,一半驻扎在京师和附近地区。厢军和乡兵分别戍守全国各要冲地区,藩兵由边区少数民族组成,驻于边地。北宋对辽和西夏基本采取被动防守的方针,因此边境上只屯驻了少量的禁军。禁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待遇也较其他军队优厚,因此战力最强。这样,保证了中央对地方的军事优势,解决了长期以来的藩镇割据,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然而,这样也造成了地方军事的薄弱。

□兵无常将,将无常师

兵将分离

宋太祖赵匡胤取消了殿前都点检和副都点检等高级军职,规定禁军不再设置最高统帅,而且把禁军分为“三衙”,即殿前司和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鼎足而立,且时常加以调动。军队的调遣和移防等均由枢密院控制。北宋还实行“更戍法”,即每隔几年更换一次禁军的驻屯地点,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兵。这种“兵无常将,将无常师”的局面,虽然有利于防范将领滥用兵权,防止地方兵变,但是也造成“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局面,对军队的战斗力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养兵弥乱

宋军防御

北宋沿用唐代的雇佣兵制度,并试图利用这种制度,将破产农民收容到军队中去,以免他们铤而走险,发动武装暴乱。因此,凡发生灾荒的地方,政府就在那里招募大量饥民入伍,不惜采取强制措施。北宋政府认为,凶荒年份纵有叛民,也不至于有叛兵。若平常年份发生了兵变,当地农民也不至于相从而起。这样一来,“兵”和“民”被截然分开,确实减少了兵民联合起义的可能性,维护了地方的统治。但是,军队的数额不断增长,宋太祖后期,禁军、厢军有37万多人,至宋英宗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间),军队人数达到了上百万。宋仁宗时有人统计,军队每年的支出总额约占财政总收入的十分之六七,大大加重了财政负担。

其实,关于宋朝“冗兵”的问题,宋太祖赵匡胤已经有先见之明。他认为宋朝都城开封易攻难守,提出迁都洛阳或者长安,来减轻防守压力,减少大量的军事支出。然而这一条想法却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最后不了了之。(欲知详情请移步《迁都洛阳——赵匡胤为大宋改命之举为何失败?》)

本文首发于头条——星空浪客

撰稿不易,请关注我每日获取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著名历史学家陈恪寅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时,后渐衰微。”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让...
    晋阳居士阅读 340评论 1 2
  • 明朝更强大。 不知宋粉哪来的勇气碰瓷明朝。 宋军始终无法战胜金人。宋代,金人入主中原。 明朝、宋朝都跟蒙古打过。明...
    历史阅读 2,669评论 1 3
  • 昨晚我在高粱河输给一辆光义86,他用驴蹄漂移过弯,他的车很快 ,我只看见他有个耶律家的断箭,如果知道他是谁的话,麻...
    历史阅读 2,810评论 2 2
  • 我是黑夜里大雨纷飞的人啊 1 “又到一年六月,有人笑有人哭,有人欢乐有人忧愁,有人惊喜有人失落,有的觉得收获满满有...
    陌忘宇阅读 8,605评论 28 53
  • 人工智能是什么?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吗?以后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达到电影里机器人的智能水平吗...
    ZLLZ阅读 3,888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