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的灵魂,总在城乡之间反复横跳——进村就疯,回城就佛,像极了那个“人前静若处子,人后动若脱兔”的你自己。
——村里发疯:
解放天性,做回野人
有炕直接上,盘腿就开吃,大葱蘸酱直接啃。嗓门大得吓自己:“妈,出来拿东西!”“爸,吃饭啦!”
饭后出门看“大海”,走路肆无忌惮的甩,田间小路一顿拍。
院子里漫无目的的游走,看看大葱看看豆,逗逗鸭子吓吓狗。狗子不认识我,我就不认识它,狗子认识我,我便给它肉吃。
在村里,我们是在用身体感知时间,用自由去接受阳光和雨露;青草味,黄土地,自然光,大视野,身体感官一一激活。
累了躺在炕上眯一觉,醒了就有饭菜吃,这大概只有在父母身边的时候才可以这么任性吧。
——进城修仙:
瞬间切换“省电模式”
回城高铁门一关,立刻拿出书来装淑女,仿佛刚才在院子里和狗子吵架的不是你。
挤地铁、练站技;喝口茶,就点心;练会瑜伽,配上文笔“慢下来,去生活”。
那么多人擦肩而过,各自奔波,早起不见太阳,晚上陪着月亮,各自回到自己的水泥格子里,厨房吵架,客厅冷战,卧室和好......
在城里,我们用时间感知着时间,便利店24小时营业,外卖30分钟必达,连休闲都要追求效率,冥想15分钟,阅读半小时,跑步2公里......当一切都在加速,静态成为奢侈。
我们在这两种人生里反复切换。
一边怀念着乡村的野,一边贪恋着城市的仙。
无数次问自己——为什么?答案并不明显。
或许,我们真正想要的,不过是在撒野时找回自己,在修仙时安慰自己。
有人说,生活很累,但你可以选择:
回村当个野孩子,进城做个逍遥仙。
村里负责疯,是给城里攒元气;
城里假装静,是给回村蓄力气。
毕竟——
没在泥里撒过野的人,不足以谈自由;
没在楼里修过仙的人,不足以谈生活。
希望我们都有撒野的欢乐,也有修仙的从容。
忙忙碌碌,神经紧绷一年了,急需去乡村,去撒野、去躺平、去虚度光阴……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