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70后姐姐的碎碎念,喜欢读书写作,退休后闲靖少言,不慕荣利。
今夕何夕,忽而立秋。尽管夏未央,尽管还是那么燥热,尽管夏蝉叫得还是那么高调,但酷夏终归要落幕了。
昨天晚上先生去摸知了猴,无功而返。他说,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是知了猴操纵了节气,还是节气操纵了万物,反正感觉拿捏得死死的。
简友天翼说,天气预报有雨好多天,雨总是爽约。看看东西南北中,全国各地都在下雨,为什么偏偏漏下我们?终于,昨天一场雨下来,除了热,还有潮湿。上蒸下煮,真爽啊!
夜里睡觉也有了一丝清凉,文友赏梅雪,昨天写文“让我们欢送夏天吧?”今天“与秋天握个手”,久盼的秋天就这么到来了。
今天早上继续到梧桐院子的百草园,真的有了芳草凄凄的味道,野草的长势渐缓,开始结它的种子。
“时间均匀而漫长,以野草和老树的轻响......”,这是史铁生的句子,他从二十多岁的年纪就开始饱尝秋的味道,他因截瘫被限制了行动自由,每天在一个叫地坛的百草园里,摇着轮椅独与天地对话。
自古逢秋悲寂寥,经历过漫长悲秋的史铁生,经历过病痛的史铁生,最终蜕变了,他变得很豁达。
他说,“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
史铁生在思考和觉悟中也唱起了:我言秋日胜春朝。他的作品和思想却被后来一直阅读,并从中得到力量。
为什么写这个,因为我们今天足够年轻,今天足够健康,今天足够幸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病那痛大概率都不会饶恕我们,只是早晚的事。
闲片子扯多了。
今天的梧桐院子,早上的风是清凉的,路过那一大片金银花灌木丛,一阵清香,沁人心脾。
我到百草园的重要任务就是观察和发现种菜的乐趣,体验和寻找松弛感,找一找从前慢的感觉。
昨天听严飞和脱不花的长谈:寻找自己的瓦尔登湖时刻,很受启发。严飞是谁?他是一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严飞以高铁提速、微信秒回、外卖系统的压迫等现象为例,揭示当代在职人面临的系统性压力。这些表象背后,是整个社会对效率、速度和控制的极致追求,导致个体如同 “被编程的齿轮”,难以真正慢下来或出错。
我们以为问题是个体的,其实是结构性的;你以为自己懒,其实是太累了。就不能慢下来吗?
你完全可以在喧嚣中寻找自己内心的瓦尔登湖,用阅读、运动、发呆、散步,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打开一条通往自身瓦尔登湖的小径。
比如,租一块地,去种菜,看种子发芽,看菜苗慢慢长大,开花,有蜜蜂飞来,然后有了新鲜的果蔬。
干完地里的活,梧桐院子到处转转,遇到一个种菜妹妹,聊天中得知,她还在上班,每天早起到菜地忙活一会,然后上班。
种菜体力劳动多,会洒很多汗水,但是种菜过程却是一个步骤都不能少,必须做时间的朋友,拔草、浇水、解决虫害,一样一样慢慢来,才会有收获。
在种菜的慢生活中得到滋养,然后去对抗上班后的快节奏,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平衡。
转到楼上楼下姊妹家的菜地,他家的菜地是梧桐院子的楷模,每一寸土地都充分利用,各种果蔬。我从外面看到里面正在整理菜畦,我一看,太精细了。
我问男主人,您这土用筛子筛过吗?果然是。绝对是粗细均匀的土壤,那种子要是躺在这样的地里,等于是大沙发,舒服极了。
看到他家菜地里有一种长长的瓜,类似黄瓜,又不像。我问,这是什么瓜?男主人说,这是南方的一种果蔬,北方没有种的,叫菜瓜。
跟黄瓜是不一个滋味的,摘了一个送给我。感谢,开心。
还告诉我正确的吃法是,切薄片,用盐拌拌,然后攥攥水,用蒜蓉拌着吃。
上山的小路,野草已经长满,因为下面只有我家的菜地,少有人走。先生下单了镰刀,可以割草,把路再通一下。
回到百草园,摘了几根黄瓜,一把小油菜,还有小葱,天天吃新鲜的。
我的驾照到期了,在12123上申请换证,需要体检,附近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提供服务。
上午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驾照体检,很快,就是查是不是色盲、视力和握力,40元,然后上传照片等新驾照到手。
回来的路上,拐到新华书店看了会书,今天看的是托利的《当下的力量》,有张德芬的推荐序言。
下午继续打乒乓球,傍晚百草园迎来了第一位神秘客人的参观。
以上为今日份碎碎念,记录有点潦草。
感谢您的阅读,我的文字是一如既往的陪伴,让我们一起把余生过得很诗意。
如果您也喜欢,请点小红心推荐,让更多的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