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欢欢喜喜过大年的话题,本来只想写写,后来觉得不过瘾,觉得还需要再书写更这么多,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
@所有人 今日话题参考:
小时候,爸妈带着你回娘家,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现如今长大或成家的我们,又是怎么度过同一个节日的呢?欢迎你的分享
记忆中的小时候,我们这边的风俗是大年初六回娘家,过了初五小年以后。娘家人都会去接回已出嫁的女儿们。
爸爸这边
以前都是爷爷或者爸爸到姑姑家那边接姑姑们回娘家,后来我们晚辈长大了以后,就由我们姐弟们各自分头到姑姑家接姑姑们回娘家。即使家境再贫寒,条件再不好的时候,儿女回家欢聚一堂都是很温暖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会把好吃的都提前准备和预留好。
姑姑她们回来时家里又会像年前一样很热闹,大家一起动手摘洗菜或者上灶台烧饭,我们小孩就打下手,在灶台下烧锅,端她们炒好盛出来的菜。有时候天气冷,炒炖好的菜会立马被放在另一个大锅的蒸笼上,盖上锅盖或者灶下烧几把火温着,借助热量保持之前出锅的菜们不会凉。
我们小孩们如果饿了就会频繁地进出厨房里找机会捏些中意的菜肉先垫垫肚子。
大人们在忙也无暇顾及我们,有时甚至会用锅铲挑一点出来让我们尝试一下味道行不行!真的很幸福!不过我们小孩子也不会饿到,因为有好多年味零食摆出来供客人享用。我们随便抓一把就够撑到午饭时分了。
妈妈这边
因为很小的时候外公离开的早,那时的我刚刚记事,所以印象模糊不清。
后来疼爱我的外婆也在我小学时候患病离世了。记得我最喜欢待在小舅家跟外婆一起,小舅离异早,外婆一直跟他一起住帮忙照顾姨姐妹们。外婆很疼爱我们,而且和舅舅家的姨姊妹们一起玩,很开心。不想回家,因为觉得在家不受重视,因为觉得爸妈更疼爱小弟。
记得有一次,因为争石磙玩,我不小心把弟弟的胳膊拉骨错位了。知道自己犯了大错后,我立马逃往外婆那里避难。好长时间都不敢回家,直到妈妈来接我回去,我还是很害怕,不愿意回家。
外婆家和我家距离不远,都在一个村子里,只不过一个在最西边住,一个在最东边住。我上小学的路正好经过舅舅家门口,有时候饿了就会到外婆那里找凉饼凉馍凉菜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可香啦!至今还记得外婆带我们一起下地干活后,给我们油炸我们一群孩子在花生地理里用狗尾巴草串起来的活捉的蟋蟀们,可香了!还有在锅里蒸的咸鱼干,可好吃了。现在回想起来还口水满嘴……
我们孩子们玩恼后的打成一团,外婆在忙碌中抽出身来把我们拉开。一边是儿子的孩子,一边是闺女的孩子,她很为难。有时会被说偏心谁谁谁。
现在我早已记不清他们的模样,但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时光和经历是我宝贵的财富。我会珍藏一生。之所以选择文字记录下来,觉得是对他们怀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后来因为操劳,家庭条件不好,外婆在五六十岁左右就因为疾病早早离世了。记得姨们还有妈妈和我哭地很伤心,因为心痛最疼爱我的人少了一个。现在想想依然伤心。
之所以选择书写出来,我是想用文字祭奠我最爱的外婆。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走亲戚,有外婆在世时就到外婆那,到舅舅家,和姨姊妹们一起到各个姨家。最喜欢小姨,因为她年龄最小,也很疼爱我。后来家庭变故,慢慢长大上学以后就再也没有常去过。现在甚至连以前那么熟悉的路线都没有印象了,不过如果再去她们家时,有些路线还是模模糊糊有印象的。
初六一大早,我舅舅家的姨姐姊妹们会到我家把我妈接回娘家。有时候出嫁后的女儿会选择在娘家吃个午饭或者多带些衣物回娘家多过几天陪伴自己的爸妈(如果父母健在的话)。
跟着妈妈回舅舅家,我会遇到我其他三个姨、姨夫以及各家的姨弟姊妹好不热闹。大家一起玩耍打闹和抢东西,长辈们也会互相给红包。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热闹景象已经不复存在,很久没能够再聚一堂了。而且我们已经都长大,舅姨们都已老去,以前的老房子也变化了。
后来有了电话就是电话接了,再后来有了手机就是手机接,以至于现在姑姑们,姨们年后都只在家吃完午饭就回去了。因为她们已有了自己的儿孙一大家子需要操持。所以回娘家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等到父母双亲殡天后,那个原来的家就不存在了。回到的家是哥哥或弟弟的家了,所以慢慢地就不再回娘家了。
现在的我
嫁到老公家后发现虽在同一个地市他们市里的习俗就是年初二回娘家。和我们家的不一样。有些不适应,而且现在有些习俗已经随着时代发展,慢慢被淡化了,弟弟也不再像父辈们那样接已出嫁的姐妹了。
今年年初二,我和老公都感冒了,而且我怀孕也不太方便,所以年前回家送礼时就已经提前计划好去看了舅舅他们,跟父母也沟通好了。他们也一如既往地疼爱我和以我的身体为重。
不过今天一早还是跟爸爸打电话说我们不回去了。
我想明年的回娘家我会带着娃一起回去,只是估计也只能过一个中午。因为家里的地方已经无法容纳更多的人。
有我爸妈在的地方就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