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是在看别人表演,从小羡慕身边那些学霸,那些报道出来的天才,然后自己暗暗自卑,摇摇头对自己说“我不可能,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关于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我用吴军老师的一句话来帮你打消吧。估计看这篇文章的你多多少少都会认为自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但这句话特别有效,那天晚上我看吴军老师的直播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一下子被打中,他说,其实我们不用担心输在起跑线上,人生是一个马拉松赛,只要不停下来,你就会发现,能陪你一起跑的人会越来越少,大半辈子下来,想身边有个人陪你一起跑都很难了。
也许你曾经努力过,当然可能现在也正在努力,有可能没有找到方法而久久不见成效,或者看不到这么一直努力下去的希望而正在怀疑自己。你听我说,千万别放弃,当风还没来的时,我们要学会耐心等待。
看完我下面的讲述,相信你一定可以重拾学习的信心。
天才的神话被打破
1993年,埃里克森与他的同事在诺贝尔经济学奖(1978年)得主赫伯特.西蒙发布的关于国际象棋大师与新手的论文基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研究中调查了几乎所有被称为“天才”的背景,发现在人们看来神一般的天才背后都有“刻意练习” 的痕迹。
这里举2个例子:我们都知道莫扎特是个神童,在中国,现在还有很多的父母拿莫扎特的音乐来作胎教或是幼儿教育,莫扎特在4岁的时候就可以编曲,6岁就开始演奏,具有“天才”般的完美音高,能够听出每一个音到底对还是不对。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是,小莫扎特的父亲自己就是学音乐的,而且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专职培养他,并且结合了之前培养他上面的哥哥姐姐们的经验教训。这里让我想到我的小时候,我家是在比较贫困的的农村,当时我在6岁的时候我父亲就给我买了算术本、一些小道具和笔,农闲的时候偶尔教教我,平时就自己玩着,等我7岁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那时没有幼儿园)令老师和同学们惊叹,以为我就是神童,而我只是稍微练习了一下。
再举了一个例子。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曾经有一次演奏的时候,陆陆续续断了3根弦,最后用一根弦完成了整场演奏。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他之前因为追求一位姑娘,把4根弦拆掉2根来示爱过,既然2根可以,继续又试试1根弦。所以在那场演奏当中,帕格尼尼是故意而为之的。想想,我们上学的时候,很多学习好的同学在课堂上表现得很轻松,做题很容易,但你去问问他的母亲,是不是放学后在家里都做功课做到很晚。用我们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来说,叫“人前牛逼,人后苦逼”。
“一万小时定律”的Bug
2014年,格拉德威尔出了一本书叫《异类》,一度全球畅销,特别是在互联网创业圈,里面有个“一万小时定律”广为流传。这里就是说说畅销书和学术专业书的区别了。畅销书的好处是将复杂内容简单化,因为只有简单的东西更容易流行,也更容易让大众更快地接受,但畅销书中的理论严谨性就要大打折扣。格拉德威尔就是因为看了《刻意练习在获得专业表现中的作用 》这篇论文,根据书的内容写了这样一本畅销书,但书中却没有提到“刻意练习”这个主概念,只抓取了“一万小时定律”。
其实,这个理论很经不起推敲的,我们想想,一个看大门的大爷,看了几十年,远不止一万小时吧,但他有没有成为保安中的高手?有些专业技能,碰上天质好的,过程顺利的话几百小时就够了。但也有些技能,可能一万小时都成为不了高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如果不投入,不改进,估计搭上一辈子都没用。
“刻意练习”理论被科学验证
研究人员把一些大学生叫来数数字,随机的报若干个数字,我们一般人差不多只能记住7个,这些大学生的平均水平也差不多,好的8、9个,差的5、6个,然后他们接下来每周练习一个小时,不断地想办法延长记更多的数字,结果两年后,最高纪录可以连续说出82个数字。然后他们把这套训练方法进行分享,发现在各个地方都起到了同样的效果。现在我们中国的孩子参加类似的比赛可以连续数到300多位了。最强大脑的那些牛人我们都以为他们是天才,但他们背后的苦逼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还有背圆周率的,1973年的时候,最高记录是小数点后511位,接着被一位美国的大卫.沙克尔打破,一下子达到一万多位,再接着7万多位,现在最高纪录是10万多位。这每一次的突破都是刻意练习的方法不断改进的结果。
身体方面,马拉松比赛、做俯卧撑,到现在的平板支撑,平板支撑刚刚流行没几年,世界纪录已经达到8小时01分了。
为什么“刻意练习”是有效的?
其实我们人的大脑适应性是非常强的。我们还是来看实验,我们可能不知道,据说伦敦的出租车司机驾照是非常难考的,得懂6种语言,最终要通过一项叫做“街道知识”测试的关卡,只有把市中心10公里范围内2.5万条街道的名字和路边建筑烂熟于心才有机会通过,所以需要对报考出租车司机驾照的学生进行特别严格的训练。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拿到了资格证的司机在训练前后进行大脑扫描,发现他们大脑的海马体后边都增多了,大脑在锻炼的过程中是不断改变,成长的。
身体上的刻意训练可以形成肌肉记忆,即动作的下意识。比如我们打字,什么叫盲打?就是看到一个字你不需要想由哪些键组成,需要调动哪根手指,你自然就会拔动你的手指把字打出来,你甚至不知道用了哪几个手指。
大脑的刻意练习会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脑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连接进行调整、优化。
专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差别
罗辑思维的创始人罗振宇在一次演讲中讲过一个故事,说一个他之前的同事,在单位年纪挺大了,身体状况也一直不是很好,但有一次单位举行羽毛球比赛,那位同事干掉了他们单位所有的人,包括很多经常有运动习惯的年轻人。后来就问他,才知道原来人家年轻时候参加过国家队的选拔,有过专业的训练,业余的选手,打得再好,在他眼里每个动作也是漏洞百出,只要有一点不到位,效果就差远了。
看来,要在任何领域成为专业选手,都逃不过“刻意练习”这条苦逼之路了。但其实“刻意练习”并没有想象得那么枯燥无味,而且科学已经验证了,通过“刻意练习”是一定可以成为你想要的那种高手的。明天我们来继续聊聊“刻意练习”是怎样的一套的方法,需要注意哪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