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觉醒来,头有点晕就出门转转,转到了小时候住的老房子。现在这个地方的房子估计是全村最破旧的了。因为就几个老人家在住,所以也很清静。用手机拍起来,很有种历史沧桑感。
记得我家是初中的时候搬的新房子,时间如白驹过隙,这一晃就晃过了十几年了。那时候 我,阿匹,亚妹,阿桶,扁头,丑龟,猫仔……(那个年代的我们几乎每个小孩都有别名,当然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的别名的。我们几家人房子刚好把一口古井围在中心,它是村里第二老的井。它几乎承载了我儿时的所有记忆。夏天是最好的了,早上我们早早的来占好位置洗衣服洗完好去上学,傍晚我们这些小孩子就会在这井边冲凉,晚上就到亚妹阿桶她们家屋顶睡觉,听亚妹妈妈讲牛郎织女的故事,唱一些像是民谣的歌曲,还有潮剧之类的,具体什么曲子我是记不得了。我们这些小孩中亚妹比较有音乐细胞,也爱唱歌所以她都学得会。冬天当然也有好处,井里拧上来的水都冒着热气,可不像现在冬冰夏热的自来水。不用上学的时候就在这里捏泥巴玩过家家,看了那些古装剧后还喜欢玩cospy,拿帘子上的珠子,或者用地瓜藤折成耳坠项链之类的绑在耳朵跟头发,扮格格扮老佛爷,坎竹子做鱼竿钓鱼,上山坎樟树做陀螺……总之我们的玩具都是自己随地取材制作的。
那时候只有阿桶家有彩电,以前都是用天线收信号的,能播的台很有限,大家都是上她家看电视,然后老妈就在窗户边喊我做事情或者吃饭,喊不动就被骂。印象最深的是那时全体迷《新神雕侠侣》,而我跟阿桶亚妹三个最疯狂,看完一遍不过瘾,重播是在夜里10点左右,对于那时候的农村10点已经是深夜了。我们三个就等家里人都睡着了,关上电灯,把声音调到小得几乎听不到,就这样偷偷的看。那时候幻想着如果有一台能拿在手上看的电视就好了,那样我就可以躲在被窝偷偷看,不用担心大人被大人骂了。没想到十几年后真的有这样的东西,而且人手一个,看电视再也不用担心错过这一集就看不到了。这些经历是生活在网络时代的小孩无法理解的。
村里的土地公婆庙也在这里,逢年过节一大早被就鞭炮声吵得睡不着,不过小时候的我们可喜欢这样了。我们最喜欢的莫过于元宵节“迎神”活动了,自古有规矩男孩子才能抱神像,女孩子是没有资格的,弟弟跟扁头他们几个男孩子凭着有利的地理位置总是能抢到。到现在一直有一个印象:他们一人抓着一个神像站在那里等着人家拜拜完,好抱着去“迎神”,而女孩子的我们只有羡慕的份。这些年孩子少了,现在规矩也变了,女孩子也可以抱神像了。现在的这些习俗总觉得少了些什么,或许再过几十年这些习俗将不复不存在了。
这土地公婆庙是几年前重新修缮过的,自然是比以前好的,只是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不复当年模样了。以前没有手机,相机也是稀罕物,它原来的模样也只存在于记忆里了。
还有好多好多回忆,比如扁头带阿匹用柴草搭了个小屋子,然后在里面点着纸糊的蜡烛花灯,两个人打算在里面过夜。被扁头老爸抓住不知道后来有没有被打,臭骂一顿是少不了的;春天的时候一起去山上田野摘野果吃,或者偷人家种的水果,被抓住找家长,以前很丢脸现在想起来却满满回忆;一起上山捡柴草,下海捡海产……
亚妹说去她姨家总是客客气气,到我家随随便便即使没人在也自己开门进来,其实我去他们家又何尝不是。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人,在小学的时候是小学同学,初中时是初中同学,高中是高中的同学,大学是大学同学,工作以后是同事……然而他们只是陪你走人生的某一段路程,最后大多都成为过客。而我庆幸的是,我们这些从小的小伙伴,即使长大后由于工作生活原因各奔东西,但是我们的心却始终如一,从未变过,而且一辈子都不会变。这种从出生便建立起来的感情是不会随岁月而变迁。想找张我们以前的照片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