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周五早上的见面语从「早上好/今儿挺冷/今儿没怎么堵车/今儿雾霾挺重」换成了「昨儿抢到几点?」这个双11我跟老公合计消费3000元左右,我不是不懂「穷人思维」或者「断舍离」,但我为什么还要任性买买买?
买买买的理由总是很多,开心买、不开心更要买,没娃的时候可以任性,但有娃了就必须精打细算,为什么?想要在北京上学,私立幼儿园起价就1900一个月,公立的就别做梦了,要不是公婆同住分担带娃和家务,我真没有继续北漂的勇气。
所以每个大促的日子,我买买买的目标就是让老公省心、让公婆开心、让孩子不闹心,所以买了老公的鞋子、珊瑚绒床单,婆婆的珊瑚绒睡衣,公公的芝麻、豆干、鸭脖,宝宝的鞋子、棉衣、三轮车、纸尿裤、维生素。至于我自己,深刻秉承断舍离的伟大宗旨,能省则省,最后只入了化妆棉、发膜、去湿气足贴。
同事威爷问我,网上的东西优惠力度真的那么大吗?不会是先涨价再促销吧?不会是积压存货吧?我拿自己15年买海绵宝宝卫生纸的订单截图给她看,现在已经涨了16元,我再拿宝宝的维生素订单截图给她看,已经涨了几十元。通胀率那么高,物价涨得那么快,你有娃还不囤货,你的小金库是有多富余?
02
以我网购7年的经验,买错的概率占7成,没有足够的失败经验,怎会百发百中?14年双11我买了个羽绒服,第一次号码不合适换货,第二次拉锁坏掉,孩子哇哇哭等着吃奶,只能把羽绒服剪开把我救出来,还好发挥我的客服投诉经验,这衣服以我付运费的方式成功退货。退换货是网购必会的技能,提交订单的时候记得勾选退货保险,到时候只不过寄个快递的事儿。
什么东西可以从网上购买呢?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我全都在网上订过,因为配送快、可退货吗?不是,因为我没空去商场。我每天到家都晚上7点了,陪完孩子哄睡后自己再学习一会儿就已经夜深人静,周末娃更是游戏、绘画、绘本的缠着我,即使去了商场重点还是让娃出去锻炼锻炼,心思早不在选择商品上。
谁让咱并不是时间充裕的淘宝族,所以双十一最吸引我的不光是半价促销,因为是否半价咱并不清楚,最吸引我的是各种购物券。其实优惠券各个店铺平时都有,满多少可用券和零门槛券必须记得点,一般都不少,一般比我一篇文章的打赏钱多。
基础准备打好了,终于等到大促,拿出自己的清单:最近记录的待购清单、近一年购买频率最高的商品清单、家庭必用商品清单、未来1年可能使用的物品清单。
看起来挺费时费力的,其实只需要平时家里缺什么用什么记录下来,比如印象笔记、手机备忘录,方便以后统一购买。至于近一年购买频率最高的物品只需要家里环视一圈,每天都出现的那些就是目标啦。除此以外,未来一年要用的物品集中在孩子身上,他的吃、穿、用、玩都得预备。
所以真正用来购物的时间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因为你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从商品关键字、价格区间、品牌甚至店铺名你都确定了,无非是货比三家下单,选一个性价比和可信度最高的店铺即可,如果没这个对比分析能力,那就按销量,从销量前十名里面选一个肯定不会错。
03
这个双11之前,我先是在当当和京东一共囤了1200块钱的书,实付款400多。这些书不仅包括我最近主题阅读的逻辑与沟通,还包括放购物车一年以上非常心仪的书。等双11到了的时候,我又去网易云平台买了3个课程,可以永久使用。
知识型的商品不仅需要囤,更需要消化。囤积知识是内在渴望成长和进步的需求体现,而断舍离不仅是实物的清理还包括虚拟物品的清理。所以我平时很少看公众号,为了更好地学习,我会一段时间啃一个公众号,所以平时的号关而不读,连推送消息都会被我不定期删除。
购买的图书更是要求自己务必在购买一个月内消化完毕,不仅读完还要输出读书笔记和文章,然后用各种方式送给朋友,否则就会越囤越多,看似努力学习而进步却不大。
及时清理购买的物品,在下一次购买时就不会犹豫那么多,因为我没库存啊,剩下的只有资金压力了,所以买买买是为了更好地刺激自己赚赚赚,如果有娃还不囤货的,不是妇人,是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