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几个要好同学一起吃烧烤,小城市的小店,店家不太干净,餐具上还有食物残留,让人觉得很脏,便和同学提议换一家店,话音刚落的同时,某同学便不假思索地说到:“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说罢,还会配合着那种不屑一顾的表情,每每听到此话,我的心里总是压抑着想反击说话人的想法,碍于面子,我们最终还是吃了这家店,而且,第二天,我们都拉了肚子。
一直在想这种俗语的发明者是谁?想象中他的样子必定是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人,并且在生活区域内有一定名声,未必是好的名声,也有可能是因为小聪明,某天吃很脏的食物时,自我安慰下说出了这句顺口溜,周围老百姓听完后也觉得朗朗上口,因此流传开来,未必是有什么逻辑在里面,仅是押韵而已。为什么想象成这副样子,因为平时说这种话的这些人也都是这样。
以前在超市购物时,也遇到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名男子在结账时想插队,凑巧地往一名大娘的前面挤,和很多人印象中的一样,大娘开口就是一句话:“不知道先来后到啊?”态度也很横。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男子抬头就是一句顺口溜。
大娘听后也是哑口无言,加上男子硬往里挤,大娘也就撇撇嘴,没了口角。不过,这让后面的我感到很有趣,来得早怎么就不如来得巧呢。
其实,我觉得这也算是一种形式主义,没人细品话内容的对错,节奏一强,韵律一到,只要能脱口而出,在外界看来,我接上话了,没怂,就是跟对对子似的。不过,用这些话来寻找心里安慰不能说得太多,要是把这些句子当做警世良言,说“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人到处吃黑店,吃多了把自己吃出了病,说“打死犟嘴的,淹死会水的”人不去学游泳,怕来了洪水把自己淹死,可就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