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还没去上班,就接到大舅妈的电话,说杀猪了,让我去吃猪肉。我满口答应着放下了电话。
今年的冬天来的早,在下了一场雪以后这天儿就更加的冷了几分。北风那个吹呀,雪花那个飘,虽然这年还没来到,杀年猪的却早早的拉开了帷幕,可怜的猪猪们只好准备就地献上白花花的鲜肉,提早了一个月结束了它短暂的生命。
这让我想起了小时侯在姥姥家经历的过年杀猪时的情景,在东北的农村,快到过年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童瑶:“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杀年猪”可谓是过年时的一件大事。通过这个童谣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杀年猪的”期待。
过去的农村生活条件都不好,平日里几乎是吃糠咽菜,不是逢年过节你就别想在菜盘子里看见半点荤腥,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舍得把喂养了近一年的肥猪杀了来解解馋,所以都掐着手指在算临近杀猪的日子,一家老小就盼着这一天呢!
在左顾右盼的日子里,终于熬到了寒冬腊月,猪也被养的膘肥体壮了,于是就开始策划着如何杀猪了。一般家家户户都赶到这时杀猪,因为天气冷得也能冻住猪肉了,这样利于储存,另外快过年了也想给家里人改善一下往日里的亏嘴。那时侯如果谁家杀猪来的客人多,就证明这家的人缘好,有人气。所以通知到的乡亲们也不客气都纷纷的赶来捧场,他们在心里也盘算着,等到了自己家杀猪也好人气爆满,热闹非凡。所以到了过年时节村子里要是听见猪不是好声的嗷嗷直叫,那就是谁家杀猪了。于是你就不用做饭了,就在家里等着被叫去吃猪肉吧。
杀猪一般都是天刚蒙蒙亮就开始了,我是属于比较胆小的类型,哪里敢出去看这般血腥的场面,于是就趴在窗户台上,把冰花覆盖着的窗户用嘴哈出一个小圆圈露出了一点通透,这样就能清楚的看到外面了。姥姥先是烧好一大锅开水备用,由四五个壮实的汉子把猪从圈里赶出来,猪一看这么多人围着当然毛了神,哕哕叫着不肯让人靠近,于是姥爷便捧出些苞米放在地上,等猪放松了警惕去吃时,一把扯住猪的后腿,随后会有几人乘机上去把猪直接撂倒在地,然后五花大绑把那馋嘴的猪绑了个结结实实,抬上了已经准备好的方桌上。这时候会有人端来了一个刷得锃亮的大盆放在桌子底下,那是准备一会接猪血用的。
只见四舅手里操着一把明晃晃的杀猪刀走了上来,四舅是姥姥家的一个远方亲戚,只要是谁家杀猪都会请他出手,可能看他长得凶吧,平日里也很少看到他的笑容,一脸严肃。村里的小孩子都怕他,我也包括在内。其实他人挺好的,就是长得凶巴巴让人望而生畏。所以一有杀猪的就会轮到他上阵,他也不推脱,就此算是承包下了村里所有住户的杀猪活。这时只见四舅口中念念有词的叨咕着:叫声猪儿你莫怪,你本是阳间一道菜,今天杀了你,明年再回来。四舅还蛮迷信的,估计是害怕猪到了阴间向他讨债吧,所以每次杀猪前他都会念上这套嗑,以此来慰藉一下猪猪。念叨完了,手起刀落结果了猪猪的性命。一股鲜血喷涌而出,顺着猪的脖子流进了放在桌子下的大盆里。这时有人拿着几根高粱杆在已放入少许清水的盆里不停地搅拌着,为的是防止猪血凝固,灌不成血肠了。血淌净后,猪也就不挣扎了。四舅伸手抓起猪的一支后腿,在肘腕上用刀割了一个小口,然后蹲下去把嘴凑近那小口,使劲的吹起来。吹得累了就换人,旁边闲着的人还要抡棒去捶,主要是让气体均匀走到猪身体各部位。不一会那猪就像充了气的气球,圆鼓鼓的了。
“上水”!随着四舅一声吆喝,屋里便有人提着一桶热气腾腾的开水走了出来,用力向那圆鼓鼓的猪泼了上去,一股热气升腾起来把猪隐在了其中。看见此景,“死猪不怕开水烫”那句话用在这里可真的是再恰当不过了!趁着热乎劲,有人拿起刮毛工具快速的给猪刮去浑身的毛,不一会一个光溜溜,白花花的大肥猪就呈现在了众人面前。这时早已经有人端走了猪血拿屋里灌血肠去了。
此时,四舅三下五除二把个大肥猪来了个大卸八块,,干得干净麻利,而且不“糟践”(浪费)有用的东西,把猪的肉和头、蹄、下水(内脏)、血、骨头等各部分收拾得井井有条,分门别类,各尽其用。姥爷连忙把头蹄和心肝肺拿去放在了粮仓里,头蹄是留着过二月二龙抬头时吃,心肝肺则是留着过年时吃个全科。
屋里已经陆续开始忙乎了起来,姥姥和邻居的阿姨们把切好的酸菜放进了烧开的锅里,然后依次把五花三层的肉和灌好的血肠也下到了锅里,这就是地道的东北杀猪烩菜。看上去很简单的搭配,也许你会憋憋嘴说那能搭出什么好滋味来?那你可就小看这烩菜了,它会因炖的时间长短而论。刚炖那会,还尝不出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可随着时间的延长,那滋味就不一样了,酸菜里融合了五花肉和血肠特有的浓香,慢慢的你就会被这独有的香味吸引而来,吃上一口热乎乎的肥而不腻的五花肉,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还有那血肠更是滑嫩爽口,让你吃了这顿想那顿。
那会的村里人一般都在杀猪的当天多多的做些烩菜,然后把吃不完的装在大盆里拿出去放仓子里冻上,留着以后拉馋。也许你会问了,剩了的那还能好吃了吗?那你可就外行了,等要吃的时候,拿回来放到锅里继续咕嘟咕嘟,嗬!那味道比刚杀猪那会炖的还香呢。烩菜是不怕回锅的,因为它属于越炖越香的那种。怎么样?你又涨知识了吧!
说到灌血肠那可是有讲究的,这血肠要是灌不好就会没嚼头硬挺挺的不好吃。一般都是选了猪的小肠洗干净截成段,一头用线扎紧留出另一头灌血。葱姜,香菜切成末,盐和味精少许,最好是切点肥肉末放进去,再放点烀肉的老汤,这样会更好吃。煮血肠的时间也要掌握好了,时间长了血肠就会老了,切开你会看见许多密密麻麻的蜂窝,嚼在嘴里发扎,干干涩涩的就不好吃了。如果煮得时间短了,由于血没有凝固,切开了会有血渍流出来,看着很瘆人的。所以这就要看烧火的师傅的火候拿捏的准不准了。等煮熟了切好入盘,你要是看见血肠表面光滑细腻,并趁着几滴圆溜溜的小油珠,那就是标准美味的血肠了。那,你就蘸着蒜泥和酱油甩开腮帮子开吃吧!筷子夹起来颤巍巍的,放入嘴里滑嫩嫩的,那叫一个香。
姥爷开始张罗着让大舅二舅他们通知乡里乡亲来吃猪肉。姥爷淳朴善良,人缘极好,在当时是生产队里的队长,再加上平时也没少帮助乡里人的忙,所以一到杀猪时几乎全村子里的人都会赶来吃猪肉,那场面不次于结婚的大宴,热闹非凡。我们小孩子更是乐得合不拢嘴,蹦跳着欢呼着满屋子乱串,玩得别提有多嗨了!最关键的是还有香喷喷的肉吃,于是玩了一会总是忍不住往锅台边上凑,看看肉熟了没。这时姥姥就会挑熟了的肉给我切点放碗里,我就满心欢喜的端着小碗去一边吃去了。
快到饭食了,这时屋里一桌一桌的已经坐满了人,说说笑笑好不热闹啊。烩菜炖好了,来帮忙的阿姨们把盛好了的烩菜,血肠,还有其他几样菜纷纷的端上了饭桌,大家就开始吃起来。除了谁家办喜事以外,大家平日里也都各自忙着家里的活,很少有聚得这么全的时候,于是席间大家都放开了嗓门大声的吵嚷,互相诉说着家长里短,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看着一屋乡情满满的场面,虽然已是寒冬腊月,却好像身在春意盎然的春天里心里暖暖的。
如今有商业头脑的人也把杀猪菜拿到了城里,开起了烩菜馆。也去吃了几次,可味道却远远不及小时候的杀猪烩菜好吃。里面总像少了点什么,吃在嘴里一点也不香,没有小时候的猪肉味道醇正。小时候的猪喂的都是纯粮食和野菜,都会长到一年之久才杀了吃肉,那才是纯纯的绿色食品。现在的猪都是喂了浓缩饲料,有的不到两个月就杀了,属于快速出栏。哪能跟那个时候的比,根本就比不起。
晚上我要去大舅家吃猪肉了,他家的猪是自己喂的,大约有半年多了,时间上算是长的了,一定比市场上的好吃。想着想着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姥姥家杀年猪时的情景,一幕幕的在我眼前回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