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会把一个地方当做故乡,不因它是出生地,籍贯地,工作地或居住地,只是在旅途认识了它,爱上了它,它就是故乡。这样的观点震撼了我,我知道了有一种故乡,叫心灵的故乡,有一种文化,叫心灵文化,于是,我对安意如的人,思想,书起了兴趣。以下是她说的话,括号里为我的小感。
写作最大的快乐是自得其乐,互相疗愈,写作是一个自我疗愈,可以和更多人交流的过程,我们很多时候会认为身在城市里是孤独的,即使身边有很多朋友也无法去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甚至我们在工作中也有很多烦恼,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拥有一技之长,无论是写作还是画画,或者是另外的一些事情,只要自己感兴趣,都能帮助我们和自己和解,对话。
如果你不读足够的书,到哪里,你都是一个单薄的你,你看到很多东西你不明所以,甚至连自己想要的生活,想去面对的内心都没面对,我们在行走之前要明白自己的目的,目的清晰地生活不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相反,如果一味地想着我要干嘛,我要成为什么,我要拿我的能力去换取什么,这倒是比较功利的。
所以的优秀和成长需要通过自己慢慢的摸索,我们现在很幸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聆听各种各样人的见解,但是也会造成一个问题,就是很难去找到自己内心的东西。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学,坚持地去反思内心,探索内心,能够让我们在纷杂的信息当中逐渐明晰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什么样的人,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我不认为去一次西藏心灵就能得到洗涤,通常我们内心的变化是非常缓慢的,要通过很多东西冲刷才能够逐渐地形成一个新的节奏或者是一个新的状态。
写作是一个更加面对大众的东西,个人的情绪是不重要的,个人的情绪只是做一个引子,能够让大家去进入你的文字,但是我们最终要 去表达的,是一个广大的,一个普适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痛苦有对正的经验,你的经历有可以和你的经验对应的部分,那你写下来是有意义的,如果仅仅是一个人的自怜自伤,那可能过一段时间,你再翻开这样的文字,你就会觉得是很可笑的。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是在提炼自己的情绪和理解,而不是一昧地表达自己的经历,这是我的经验。
第二个经验,写作可以通过阅读,不断地对文字的锤炼而提高的,我们一定要去读一些经典的,优秀的作品。文字的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我们看到一束花,我们觉得被这束花美到了,那我们用自己的文字,不一样的文字去表达,不会说人云亦云,人云亦云是没有价值的,它只会让你的文字变得套路,或者变得非常地平庸。
并不是说你觉得写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东西,就一定会有人点赞,转发,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其实写作本身是一个耐得住寂寞的过程,我想通过自己的文字,去诠释一个不一样的西藏。
现代社会读完一本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阅读也是一个习惯,当你读纸质书的时候,你是获得一个和自己平心相处的机会,相当于禅修的过程,禅修和写作都是一样的,它是一个思路始终保持清晰,保持敏感,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的一个过程。我们并不是一定要盘腿,闭眼静坐就是禅修,当我们有觉知力地去做一件事情,然后清晰地知道我再做这件事情,我在享受这个过程,它的本身就是一个禅修,比如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禅修,听一首喜欢的歌,哪怕是情歌,也是禅修,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前世今生,跌宕起伏,也是禅修。禅修就是你观测到什么样的心境,身体觉知的刹那,并且保持这个觉知,就可以是禅修。
千山之外也代表了人生的辽远和开阔,我一直潜藏着一个远走的内心,我希望自己能去到更远的地方,并不会去回避风霜和劳苦。
个人觉得,能够把平凡的生活过好,就是生命的价值。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做轰轰烈烈的事情,去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才能体现生命的价值,佛法说众生平等,我们在哪个位置上,如果安心地想要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好,这本身就是生命的价值,在西藏写作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对照自己的内心,我觉得人要戒除的气是傲慢气和攀比心,人很难没有这些,但如果能够戒除或控制的话,会收获更多的幸福。
我看到书里的好句子,我会把她摘录下来,尤其是诗词,因为中国的诗词太多了,如果有时候看到一些经典名句,你不把它摘录下,很快就会忘记,它可能会在某些时刻钻入到你的内心,让你觉得特别地应心应景。另外就是佛法的支持,我会有一个本子来记录佛法的知识点,然后把我自己的感触写进去。
在我很幼小的时候,江南也是佛法昌盛的地方,幼年的我只是一个旁观者,因为我觉得长辈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只是把去寺庙求神拜佛当成一种心灵的寄托,所以我当时除了看《金刚经》和《六祖坛经》之外,对佛法没有更深的认识,不知所云,但觉得很美。在西藏,见过更多的普通人,他们如何把佛法融入自己的生活。西藏的老年人比其他地方的更平和,没有那么多烦恼,他们不会觉得我天天要为子女的将来发愁,没有那么多焦虑和呱噪的部分。我就认识地去学习佛法对心境的改变。如果没有佛法,我创作的思路肯定不会持续那么久,人都会受限于自己的知识和见地,我除了坚持自己的优势去写诗词赏析之外,我还要去写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内容,我越来越坚定地觉得,人的眼界,越来越宽广,心反而要越来越沉静,如果我们只知道往外看,而不会往内收,我们的内外是不够均衡的,当我们见过了更好的风景,更好的生活, 我们去反思自己此时的困境,或者是期待,我们会发现,很多问题不出在外界,不是别人故意地给你设置障碍,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能力的理解有所偏差,或者自身的性格造成我们的局限。佛法可以抚平我们内心拧巴的地方,帮我们找到出路,让我们跟自己和解。
写作的时候如果不带着个人情绪,就没有创造的冲动了,我只是说,写作的时候不能把个人的情绪作为主导,通过写作来观察自己的情绪,并且找到根源,其实是一种自我疗愈,就好比你是你自己的心理医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和自己对话,进而得到一种释然,最后还是和解。
中国历代的古典名著我都看过,建议看各朝代的通史,会让写作有更多的素材。一个人能写出打动人的文字,那么他一定读过很多书,把很多感受融入进去,如果一个人本身没有很庞大的阅读量,没有细腻的观察以及保持观察的习惯,是不适合做写作者的。我会始终保持自己的雷达,我听到一个好玩的故事或是看到一个好玩的段落,会记下啦,这个很重要,随时随地收集资料很重要,不一定特地去什么地方采风
中国是一个历史特别悠久的地方,每座耳熟能详的城都有他的历史,有时不是身边没有风景,而是没有去深究。我看电影,看电视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这是一个创作的好机会。
我臣服的是人类的智慧,是佛法,是才华,我更愿意做的是一种释然和和解,于自己的生活,于自己的躁动,于自己的内心,如果不读中国人的历史,就写不出来适合中国人的东西。
无论是写作还是做人,都要保证真正的真诚,我们做出来的事情是真挚的,我们写出来的文字是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