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饿的毛毛虫》是一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绘本,适合0-3岁孩子作为启蒙读物,绘本线索简洁明了,但又有许多支线,从生命的循环到生物的变化,从水果的种类到数字的认识等,这些都是作者留在绘本里的玄机。这本书的设计也很有特色:毛毛虫吃过的食物上都留有一个指头大小的洞,孩子们可以用小手来抠着玩,顺便体会毛毛虫吃食物的感觉;另外在讲毛毛虫周一到周五的食物时,页面特意制作成了递进式的,周一那页只有一个苹果那么大;周二那页只有两个梨那么大…直到周五才是一张满幅的画,家长们利用这几页也可以训练孩子们的认识数字能力。语言上作者大量的使用了重复性的语言,非常适合0-3岁小宝贝们的阅读理解需要。
在毛毛虫破茧成蝶的背后隐藏着这么多成长的痛苦,这也是我想传递给孩子的信念,所以选择这本绘本作为绘本实践的第一站。
1、活动背景
时间:2020年6月10日 18:00—18:30
地点:小区花园(户外)
参与人数及年龄:8人(高峰时达到12人),2-6岁为主,其中1人7岁,1人1岁4个月。
2、 暖场和导入
中午看到天气不错,临时决定18点在小区举办故事会,16点在小区宝爸宝妈群发出通知,邀请小朋友来玩。17:55到达现场,已有3名积极的小朋友在等候,于是布置好场地,放了一首儿歌《美丽的蝴蝶》来暖场,18:05小朋友们陆陆续续都来了,故事会开始。
开场先做了自我介绍,并告知小朋友如果喜欢,Julie老师会持续给大家讲下去,孩子们都很开心。接下来请孩子们分别进行自我介绍,最小的一岁四个月,最大的7岁,不一样的年龄,一样的笑容满面。期间断断续续有小朋友加入或者离开,高峰时期有12个小朋友,加上家长总共有近20人。
3、绘本讲读
考虑到19点到饭点,为不影响孩子们吃饭,导入部分没花太长时间,小朋友们介绍完就开始了绘本讲读。
讲读过程中先引导孩子们看扉页,扉页是一片彩纸糖球和一个微笑的太阳,童趣铺满了整个画面。孩子们的色彩敏锐度很高,丰富的色彩很快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
到了晚上,月光照在树叶上,一颗小小的毛毛虫卵静静地待在树叶上。小毛毛虫从卵里爬了出来,在土地上迎着刚升起的太阳爬着,它觉得好饿呀~绘本中左右构图是经常出现的形式,带孩子们从美学的角度认知把画面的重心放在右边容易托出主体。
毛毛虫看到前面有一大排食物,开心地抬起了脚:
周一,它吃了一个苹果,但是它还是觉得好饿。这里,特别指出书里每一个食物上的小洞洞,并用手指模仿毛毛虫穿过洞洞,孩子们觉得特好玩。
周二,它吃了两个梨子,但是它还是觉得很饿。很多人都觉得梨子是绿色的,其实这是存在我们脑海中的概念,这里引导孩子们仔细用眼睛去观察,任何一个东西都是彩色的。
周三,它吃了三个李子,但是它还是觉得很饿。每一天水果的数量也在逐个变多,在带领小朋友们看绘本的同时,学习数数和认识日期、水果。
周四,它吃了四个草莓,但是它还是觉得很饿。这次草莓的方向和以往不同,不是正向摆放,这种打破原有的存在往往是最吸睛的,特别提示了这一点,吸引孩子们更多地观察其中的细节。
周五,它吃了五个橘子,但是它还是觉得很饿。周六,它吃了好多好多的食物,巧克力蛋糕、冰激凌等等。从前面单一的数量变化和水果变化到现在的画面一下饱满,小朋友们瞬间感受到一些惊喜,兴趣越来越浓厚。
第二天是周日,它吃了一片新鲜的绿叶,它突然觉得很饱。画面从近视角转变到了远视角,故事的转折也在这里开始了。
现在,毛毛虫不再饥饿,它变得很胖了,然后它建了一个小房子把自己包裹起来。它觉得很累,然后睡着了。生命的变迁从此开始了。
它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故事到这里就结尾了,一个故事完整的起因、经过和结尾让孩子们认识到了毛毛虫变成蝴蝶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张弛有度。
最后,另一只毛毛虫从树叶上的卵中爬出。生命继续川流不息、循环不止。
作者很喜欢在绘本里面加一些小朋友的眼睛能够发现的小伏笔,这些小彩蛋都能够吸引住孩子的眼球。深圳持续下了近两周大雨,这本绘本就仿佛雨后的彩虹,大放异彩。
4、拓展延伸
因为时间的限制,给小朋友讲这本书的时候,没有太多地去讲解这本书的各种知识点。这本可以扮演太多角色了,科普书,小毛毛虫如何变为蝴蝶;数学书,1、2、3、4、5,小毛毛虫每天吃的东西都有数字的;习惯养成书,告诉小朋友吃多了会肚子疼…总体活动目标设定为培养各年龄段幼儿对数字、水果和颜色等的认识,并且提升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能力、想象力、观察力、认知力、语言复述及表达能力。
考虑到是户外活动,从中挑选了两个比较容易操作,且小朋友有积极性参与的活动。
活动1:毛毛虫吃了什么?(数学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绘本阅读,学习数字5以内数与量的对应,认知水果和颜色。
活动方案:提前手工作好一个毛毛虫,涂上美丽的颜色,并准备了葡萄。让孩子指认毛毛虫身体的颜色,认知色彩。周一毛毛虫要吃一个葡萄,以此类推,周四四个葡萄,邀请不同的孩子分别从杯中拿出对应数量的葡萄塞进毛毛虫的肚子里。孩子们都跃跃欲试,气氛很活跃。
活动2:自我认知(社会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毛毛虫变成什么了,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描述自己未来想要做什么职业,并通过各种职业组成一只美丽的花蝴蝶的美好画面,让孩子们感知自己是社会中重要的一份子,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活动方案:事先画好一只美丽的蝴蝶,让孩子们分别说出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并分别写在蝴蝶旁边,汇总后大声读出来并跟孩子们逐一确认,然后告诉他们这样的职业都很有用,希望他们都能像蝴蝶一样绽放自己的光彩。
6、实践总结
优点:(1)不怯场,故事讲读过程中与孩子互动充分,现场气氛活跃。(2)准备的毛毛虫吃什么游戏受到孩子们追捧,与2-6岁年龄段认知能力契合。
缺点:(1)临时决定今天办故事会,没有准备小毯子,孩子们有坐有站,秩序不够井然。(2)这个年龄段孩子专注力不够,容易走神,期间有个小哥哥在旁边玩吹泡泡,吸引走了两个孩子,但这两个孩子不久又回来继续听故事。(3)高峰时期孩子+家长近20人,没有麦,说话有点吃力,没有办法很好地呈现绘本里细微的声响,如虫卵破壳而出“啵”地一声。(4)第二个延伸活动让孩子讲讲自己未来想做什么职业,超出了这个年龄段孩子能回答的范围,不能引起共鸣,活动效果不佳。
总结:(1)这本享誉全球的经典绘本,我本以为绝大多数孩子都看过,实际现场只有两个孩子看过(6岁、7岁),这让我感受到社区家庭幼儿早期亲子阅读的匮乏,亲子阅读推广任重道远。(2)有个两岁女孩的妈妈是医生,在值夜班,听说有活动,第一时间通知奶奶带娃下来参加,但是奶奶更多是带娃完成任务,过程中没有有效引导好动的小孙女,妈妈后来又发来微信询问孩子是否有专注在听,从中感受到隔代养育的差距,也感叹幼有所育的确是当代中国所亟需解决的大问题。(3)活动结束后,在小区宝爸宝妈群里发布了几张活动照片,得到了很多家长的点赞和认可,忙忙碌碌一天,虽然辛苦但是值得。期望后面能邀请更多同频的家长参与到故事妈妈的行列中,细水长流,给孩子们更高质量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