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课2:好故事可以收服人心》作者:许荣哲
心理营销:封闭式提问
人类有一种奇妙的心理机制,那就是一旦作出选择就会被自己的选择牢牢捆绑住。
作者习惯称这种心理机制叫“红葫芦”机制,大白话就是“说话算话”。作者使用“红葫芦”一词来自西游记中的片段,无论改成什么名字只要应声就会被吸进葫芦里。
一旦人们做出选择,内心就会出现微妙的变化:此时你所有的焦点都会集中在这件事身上,其他事情全部自动隐形了起来,完全被你忽略了。
以上可不是想当然耳的推论,而是两位加拿大心理学家实际研究出来的成果。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人们一旦决定了,或者选择说出了口,或者公开做了承诺,就会自动切换成“自欺欺人”的模式,即使知道自己错了,也不好意思反悔,只能硬着头皮吞下来。
举个生活化的简单例子。
家里两个孩子,每个都很有主见,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因为你很难指挥他们。要他们按照你的意见做事,比登天还难,所以我每天都必须跟他们斗智。
例如,今天天气冷,你希望孩子们穿暖一点出门,所以你说:“天气这么冷,去披一件外套再出门,否则会感冒。”
基本上,命令句对某些孩子不只没用,反倒还会因此激发他们的叛逆心,故意跟你唱反调。
“我才不怕冷,怕冷是懦夫的行为。”
虽然你听了,不太开心,但千万别动气,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这时,如果你只要巧妙地把命令句,换成“封闭式提问”,效果就不一样了。
“哎,这个天气最适合穿你那件帅气的外套了,不对,今天是元宵节,穿那件喜气洋洋的外套好像比较合适?哎呀,又不是我要穿的,你自己选吧。”
现在,借由封闭式提问,你把问题丢给孩子,原本该苦恼的人是你,但现在苦恼的人换人了。
你的孩子会说:“嗯,让我想一想,帅气不错,喜气一点更好,但是今天去的地方好像女孩子比较多耶,嗯,我想还是帅气一点比较好。就穿那件帅气的外套吧!”
注意到了没有,当你巧妙地运用封闭式提问,并且“把答案偷偷藏在提问里”时,孩子就不知不觉中落入了你的陷阱,不管他最后选择哪一件外套,你都达成了你的目标。
有没有一种可能——孩子在你的封闭式提问之下,挑了帅气一点的外套之后,最后却反悔了?
当然有可能,但……概率不高。
台湾一家教育机构负责人参加大陆一档电视节目时分享,自己是台湾一家大型连锁商超的贵宾客户,一次商超举行活动。邀请包括他在内的6位顶级贵宾参加超市举办的“尊享活动”在三个小时内超市里只有6位顶级贵宾购物。
超市里所有的工作人员只服务这6位贵宾,专车接送超市出入口铺有红地毯迎接顶级贵宾的到来。市民都想知道这6位顶级贵宾到底是谁,于是把超市围得水泄不通。
顶级贵宾购物时服务员全程服务,犹如君王般的享受。这种情况下,你接受邀请后不要说你没有买,你买少了都不好意思。据负责人说当天的销售额高达百万,主要是奢侈品。(真实案例)
拍卖行邀请经济雄厚的财团和企业家进行拍卖竞价。能被邀请竞价已经是外界对你的身份地位高度认同,出价最高者落锤响起的时候绝对不会有人反悔,没拍到竞品都会有一种失落感。所以竞品稳赚不赔的生意。
成功竞拍者再卖出的话肯定不会低于原价甚至相同的价格都不会卖,因为所有人都是这种心理。所以竞品价格只会一路上涨。
生活中在线购物的增加,面对面的交流变少了。消费者也只在特定优惠的时间消费多一点,服务型的消费交流仍然较多。
当然男人更爱面子,出行的时候身上也会带几张彰显身份的卡(你懂的)。只买自己需要的和具有实质价值的商品。
开源亦要节流,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
泽宇读书会 ,读书学泽宇。
我是小承,喜欢读书,擅长理财。
小承理财 理想未来
欢迎小伙伴交流理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