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对张爱玲不熟悉,在散落于各处的文章中管中窥豹,于是在我的印象中,张爱玲是一位小资又凉薄的女作家,写作出名是因为天资聪颖,而生活中十指不沾阳春水,还深陷于情感漩涡中伤怀一生。
这样的偏见,在最近读到一本张爱玲的传记时土崩瓦解。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张爱玲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比较大,形成了不爱见生人、不爱与人交谈的习惯。在她后来脱离家庭后独自在外求学期间,这个习惯有一些改变,不过总体上还是一直维持。
张爱玲并不是只擅长于写作,她会绘画、还参与服装设计,经常自己设计衣服穿,她出现时,在人群中散发异彩。
张爱玲7岁就开始写小说,12岁在校刊和杂志发表作品,20出头便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真正应了她那句“出名要趁早”。似乎这一切都透露出,她是一个有着文字天赋的天才少女,如神童一般。可是事实上,她的文字贯通中西,与她在香港大学读书期间寂寂埋头苦读不无关系。并不仅仅是她对人心、对世事洞察如明,又有笔尖才华加持,才写出那些深入的小说与散文作品,她的出名,与她的积累不无关系。而这,是我对我最大的误解。
在张爱玲的人生后期,她旅居美国,丈夫重病,生活拮据,她也是辛苦持家的。为了生活,她也抛下了身段,成为一个生活的修行者。
张爱玲的作品我还没细读过多少,倒是她的人生,值得一读再读。看她的传记,仿佛与她有了神交,那样一位敏感细腻的美人儿,让我心生向往,也产生了很多感同身受的感触。人生啊,真实到可怕,可是如果勇敢面对,又有什么好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