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看这个八卦图,可以做以下解读:
1,它是个整体的图,干巴巴的无意义的图。即,它只是屏幕上黑色、白色随机的点,就好像家里的猫咪看到它一样。
2,它是八卦图,是概念和符号。象征着道家文化。
3,它由黑白组成。这个是颜色属性(且不论颜色的原理)。
4,黑、白这两个属性,白中有黑,黑中有白,道生一,一生二。开始有区隔,有了黑才可以表达白,有白,才可以表达黑。否则就是1提到的整体图而已。
5,黑、白在追逐,在相互演化,所以要动态看属性变化。延伸到各种事、情之中,象征各项要素的不断演化。
6,它是个整体的图,在你手机屏幕的中侧或者下侧,它是个物理坐标系。此时,把读者引入进来,组成了一个“人看图”的场景。这把人引入了物体之中,同时也有了人与物体互动。
7,它是个整体的图,由你拿着手机看着它,在此时,带了时间特征。引入了时间维度。
8,它是个整体的图,你拿着手机看着文字,心里有想法,这是它、你、我、时间的综合表达。
9,注意它的线条,是不是有速率等曲线概念。引入物理学中的速率,如果该图是始终运动的,或许还可引入动量守恒、角动量守恒等。
10,它也黑、白面积相当,体现了平等,或者某种守恒。
11,按照这个图造出来的板子,它可以转、可以扇、可以飞翔或漂浮,也就是可以有用途。
12,意义在哪里?哲学思考。
13,我们在6的时候引入了观察者,那么如果我们引入更多观察者呢,2位观察者可能涉及各种关系,亲情、友情、爱情、陌生人、师徒等等,3人可能涉及家庭、团队、兴趣小组,100人可能涉及公司、组织、宗教等,更大规模可能涉及其他更大机构。而注意,不断人的数量,对“1-12”的理解不同,会造成不同数量的不一致组合。比如2个人,A有12种理解,B有12种理解,总共有12*12=144种理解,所以我们列出来的“13”几乎是无限。
到此结束该图的分析,我们展开一下。
1,看看艺术史。早期人类在洞穴里,活着回来的男人们表达着世界的危险,夸张地画出那些猛兽的样子,表达宗教的各种崇拜;接下来,人类与稻米、小麦合作,开始定居,渐渐人开始“无用之学”,开始讴歌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于是表达人或神的逼真;再后来,更加关注自我,开始强烈表达人自己的情绪(比如某些色彩艳丽的激发情绪的绘画)、自己的理性(比如某些色块组成的绘画)、自己的潜意识(某些微表情的把握)、无情无理无潜意识的表达物体自身(比如无任何意义的表达),在之后,人加入其中,表现在不同场景下体现出来的艺术,例如行为艺术。来,我们拆解下这些关联物与它们的关系,关联物如下:
人的理性、人的感性、人的潜意识、人的数量(全体人类)、人的行为;当时的人类与此时的人类;艺术表现形式,色彩、色块、雕塑、色彩引入观察者之后的动态调整。
分析它们的关系,5*4=20种,分别是:
理性与色彩,理性与色块,理性与雕塑,理性与引入的动态观察者。
感性与色彩,感性与色块,感性与雕塑,感性与引入的动态观察者。
潜意识与色彩,潜意识与色块,潜意识与雕塑,潜意识与引入的观察者。
数量(1人,2人,3人,3-100人,100人以上)与色彩、与色块、与雕塑、与引入的观察者
时间与色彩,时间与色块,时间与雕塑,时间与引入的动态观察者。
而这20种是否有20个流派呢?读者可以阅读某些艺术史的书、美术史的书籍看一下。
艺术是载体,它表达人类的情感、表达人类的思考、表达人类的无意识的悸动,它也表达着事物自身的构造、属性、关联物与时空,这或许也是一种整体的组合求解。
2,看看心理学史。我们不严谨的简述一下:
最早人类出现了精神异常(或许是基因突变而故意进行的基因尝试而已),我们不清楚原因,而指代为巫婆附身;
再之后,见的多了,渐渐有了一点经验,开始总结,形成经验主义,尝试治疗;
在之后,一些治疗结果显示了不错的效果,有行为上恢复的或者异常的,等等,开始出现了结果为导向的行为主义;
当然了,在分析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医生探索患者的生活细节,于是会产生XX引起YY等等,开始关注各种关系,也即是格式塔心理学;
遇到了一个动态参与者,他自己对自己透彻分析,开始了神经分析、个体心理学、人本心理学等等,有些人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于是探索出了积极心理学;
又有一些心理学家,观测更多人,于是出现了组织心理学或者更统称的是集体心理学;
时间尺度拉大,于是出现了进化心理学的整体描述,尝试理解长期的人类行为表现;
最后,某些人士综合以上各种个体、关系、宗教、经验、环境因素、集体影响,等等,开始各种更理性的有条理的实验,开始形成认知心理学这种研究型。
对了,中间还有化学物质与人类心理的互相影响,表现为临床心理学。
由此来看,地球上的化学物质、人类的精神、人的数量、人一生(例如童年的各种影响)、人类的发展等等,是否也是一种宏观的组合?
3,看看数学、物理与化学,数量、数量变化、动静、动静原因、物质组成物,最后牛顿做出大集成,诞生牛顿时空,却也伴随着两朵小乌云,两朵小乌云再次衍生成爱因斯坦时空,量子物理。
4,看看哲学:形而上学,理念论,认识论,本体论,目的论,实践论等等。注意到了吗,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人类把这个领域涉及的所有微观(个体或个体内部)、中观(比如1-100不同数量)、宏观物质(更大数量)与关系、参与者的内部物质与关系、这些对其边界外的影响与关系、它们所能带来的潜在启发、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属性,以及它们带去的实体世界的改变。本质上,人类是对物质世界、精神世界、知识世界进行划分,然后按照划分的标准一片、一片、一片地认识世界,每一片都充满归纳与演绎地前行,最终,人们可能会把所有的切片理论或者实践尝试完,然后重新得出新理解。
这与一个孩子玩一个玩具,先探索颜色,再探索各种组成部分,再摔一摔,再装点东西,再扔一边跟妈妈说这个玩具玩够了,它哪里不好,需要换下一个玩具,不是一样子的吗?!
想到住在我家里的那位小猫咪,现在还不是经常懒洋洋的,总是捣鼓这,钻钻那,等再过些日子,它是不是也会常窝沙发、床角,变成大懒猫呢?
最后,你将要做的事情,你是怎么将它拆解相关主体、关系、人、多个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