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走过山间》‖ 浮躁社会中的一汪清泉

《夏日走过山间》是缪尔于1869年夏天,在内华达山间进行为期四个月的考察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的其考察的山脉、矿石、冰川痕迹、气候、植物、动物等自然事物与风光,书中还配有他的手绘图片。

缪尔的日记里用了最重大的笔墨记述他见到的各种植物和动物,他在观望植物动物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流露出一两句关于上帝的话。他深切的觉得这一切是上帝的杰作和恩赐,在自然中他可以无限接近那个上帝了。对他来说,接触上帝的感觉与智性没有半点儿关系,而全然是类似神秘的体验。这种观念大致源于基督教对于荒野的看法,认为荒野既是接近上帝的,又是邪恶的。对我来说,我并不认为自然与道德有任何的关联,我在其中只需要经历那种最接近生命的动物性的亲切感,而这种感觉是人最本真该具有的。

相较于自然,缪尔对于两个月旅行中所打交道的人们谈起来似乎不大友善。对于同行的几个牧羊人他都不太满意。对于在山间里遇见的印第安人他也全是抱怨的话,埋怨他们虽离自然最近却把自己搞的脏兮兮的。想来,我对他人也并不是友善,全是抱怨。这或许正是因为我对于人类社会的冷淡吧。

看起来,《夏日走过山间》大概不太适合现代人,它孜孜不倦的描写对于只知道喊寂寞的人来说,会觉得索然无味,失去想像能力的人是不习惯这样景色大过事件描述的文字的。开始读的时候也想为什么没有附照片,如果有人再走一遍约翰•缪尔走过的山间,把那些景色拍下来,不是更适合于欣赏?但那样它也许会沦为一本速读书。在相机还没有大范围使用的年代,人们记录风景,需要通过一个一个的文字,通过一笔一笔的素描,这些都是需要时间作细致的观察和接触的体验才能完成。现在,人难道需要的不是觉醒自己的感官,通过最自然而原始的方式去触摸和感受那些景色?即使不能亲临,闭上眼睛,在夏季的山间,大自然赐予的宁静,也会予浮躁的心一汪清泉吧。

所有的风景都是人观照下的风景,自然也有灵魂,困兽把它的大小或完美与否取决于其残缺的心灵,却不知从中也可得到精神的安慰。我们碰到了一个以自然生活为最大幸福和自由的描述者,可以为看美景而忘掉峭壁狭窄边缘的危险。在山间,他的每一天都是清新明媚、以灿烂开始的,充满了无边的乐趣和快乐。“清晨美好而又静谧,空气紧绷清冽,没有一丝微风。”“山间的空气沁人心脾,我胸中洋溢着原始的快乐,真想在这个早晨放声呐喊。”“又是一个充满启迪的早晨,身处此地的这种感觉简直无法比拟。”这是真正的快乐,与忘记了自然、背负起忧伤人的点滴的快乐不一样。他带着最大的热情去描写动物:棕熊、蜥蜴、小蚂蚁、黑尾鹿、松鼠、狐尾林鼠、啄木鸟、刀翎鹑、蚱蜢,甚至家蝇;描写各种树木:芒刺松、糖松、云杉、冷杉、金斗栎;描写灌木和植物:百合、蔷薇、藜芦、欧洲杜鹃、硬叶罂粟、毒漆、虎耳草、耧斗菜、拟肖楠、山茱萸;描写山峦、岩石、山洞、草地、瀑布、溪流、山涧和石潭;描写小雨滴和每一天变幻的云,还有笨头笨脑的羊群过河,戴着沉重铁锅盖的对爱情着了魔的小狗杰克,让人难以理解的牧羊人,这些都能让人在其中感觉到共性的人与自然的相通和相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