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释自在之物这个概念,首先需要先放下以往的一些思想,转换角度去理解下面的一句话:
我们所感受的世界,可能不是世界的真实样子
借用霍金著作《大设计》里面关于弯曲的鱼缸的描述:
几年前,意大利蒙札市议会禁止宠物的主人把金鱼养在弯曲的鱼缸里。提案的负责人解释此提案的部分理由是,因为金鱼向外凝视时会得到实在的歪曲景色,将金鱼养在弯曲的缸里是残酷的。
然而,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难道我们自己不也可能处于某个大鱼缸之内,一个巨大的透镜扭曲我们的美景?金鱼的实在的图像和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文档摘抄于https://xueqiu.com/7109600443/29894549
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就是弯曲的鱼缸里面的小金鱼,我们看到了鱼缸外面的一朵小花,这朵小花,在鱼缸外面,是小花真的样子,物体或者对象原本真正的样子,我们可以把他叫"自在之物",当然真正的自在之物逻辑上去解释,远远比这个复杂,但一旦真正的去解释,就会牵涉到了哲学概念,因此这边就只能做简单的解释,方便理解即可。因为鱼缸是弯曲的,因此我们看到的小花,其实也是弯曲的。但问题是,鱼缸里面的小金鱼,他的认知空间,就在鱼缸里面,他无法跳出鱼缸来看真正的小花。因此,弯曲的小花,其实就是金鱼的世界观里面小花的样子。
那我们回到现实,如果把人类当成是一条小金鱼,那么人类的认知范围,就是整个鱼缸了,小花的真正样子,也就是自在之物,只有作为鱼缸外的人才能看得到,而鱼缸外的那个人,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上帝,又或者是一个高维度的人。
而这个鱼缸,其实可以理解为是人类认识能力的一个限制,为什么会有这个限制呢?因为人认识世界,是一定首先需要通过感观去获得自在之物的属性,而人一旦使用了感官,那么自在之物的属性,就一定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扭曲,无法获得自在之物的真正属性。
有一个悖论叫色盲悖论
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绿色”。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这个悖论其实说明一个问题,人的感官感受到的"样子",是无法证明是每个人感受到的都是一样的,这也是因为感官于对象进行过处理时会产生主观性扭曲,因此没人可以说自己看到的,就是真正的对象本身。
那么如果我们用这样的一句话去表述,那是否就是对象真正的属性呢?
天是700THz颜色的
颜色的频率,是通过物理工具测量的,理论上,离开了人的感官,对象的真正样子,应该就应该可以被人类认识。但颜色的频率,实际上也是由人类的测量观察工具观察计算获得,实际上,人类的物理观察测量工具,本质也可以看成是人类感官的一种拓展,比如红外线,我们人类肉眼无法看到,那么可以通过仪器,去测量波长频率,就知道有红外线。但这个红外线是否就是外部对象真正的样子呢?实际上,也无法真正证明到。
这个问题,类似于:
人类认识的世界是三维的,那么四维,五维甚至N维空间是否存在呢?
人如果要真正认识自在之物,可能就需要跳出这个弯曲的鱼缸,突破N维世界的认识,才能真正的看到世界本身的样子。
既然无法认识到真正的世界,那人类的认识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这其实就是康德区分自在之物的意义了。人类无法认识真正的"自在之物",人只能认识到我们感官世界(包括仪器)所组成的"现象界",然后从这个现象界里面去寻找客观规律。只要现象界的对象符合普遍必然性,那么就是客观的了,无需追求真正的自在之物。
就像前面说的色盲悖论,我无法确定你看到的蓝色和我看到的蓝色,是不是一样,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看到的颜色频率是一样的,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个颜色,是"客观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