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人际关系淡漠症吗?
这可能并不是一个专业名词。最近和朋友聊天,她对我们的现状下了这样一个判断——人际关系淡漠。我觉得这个词很新鲜,也很到位。
人际关系淡漠症的具体表现为,和别人的沟通欲望越来越低。(初稿时,我还在这句前面加了一个定语——“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环境中”,后来觉得这个定语也不是很准确,因为淡漠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表达,也许在别人看来这个环境的人际关系挺简单,但人同样没有沟通的欲望,于是就删掉了。)
我们再细化一下这个定义吧。有人会问,我和以前同学、朋友的联系越来越少,算吗?
确实,一旦脱离了某一个特定的人际关系环境,我们就很难再与当初环境中的人继续保持高频高质的联系。他们主动或被动地在我们生活中淡化,这是自然的现象。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舍近求远,着重于眼下的人。
所长窃以为,这并不算人际关系淡漠症。真正的人际关系淡漠症,是针对眼前的人,只想维持现状,并不想进一步加深现有的人际关系或开拓新的人际关系。
比如,同事。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人际关系。你会不会觉得只要保持工作上的交流就可以了?有时候几个同事聚在一起聊天,你毫无兴趣参与进去?觉得同事开的玩笑一点也不好笑?不会和新来的同事迅速熟络?习惯或宁愿自己一个人吃饭下班?……
如果这几点戳中了你,也许你也有人际关系淡漠症。有一天,你突然抬头发现,整个办公室没有一个人称得上是“朋友”,和谁都不是特别熟。这种格格不入的感觉也许会困扰你一会儿,但马上就会释然,因为你知道他们并不适合(或值得)做你的朋友。那么,有事说事,专心工作,挺好。
说到这,你也许会以为有人际关系淡漠症的人整天沉默不语、死气沉沉。不是的。人际关系淡漠症并非真的冷漠,实际上,TA可能在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得非常礼貌得体——会笑着和你说话,会参与团队活动(不积极也不消极),你要帮忙的时候不会含糊,但很少会给你添麻烦……
在他们心中,对于你的身份判断,有着非常清晰的边界,不会越雷池一步。在遵从自己三观原则的基础上,他们不会做超越这层关系的事情。
这样的人是不是很无趣呢?所长了解到,其实很多朋友或多或少有这样的困扰,他们绝对不是无趣的人,往往内心更柔软更敏感。那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表现淡漠呢?
所长发现,这个症状频发的正是25-30岁年龄阶段的人。这是一个矛盾的年龄阶段:步入社会已有几年时光,略谙世事,明白社会规则,受过一些挫折,但少年意气尚未褪完,仍抱有一丝理想坚持。
如果再年少一些,对一切充满热情和干劲,交新朋友的欲望会更强烈,对身边每个人都充满好奇,不会给自己设定太多条框;如果再年长一些,知道人际关系的厉害,不再抵触浅层交往,不用真心,做做表面文章即有收获,何乐而不为?
但是,现在,作为一个不再青涩但非完全成熟的矛盾个体,遇到过一些不好的事,学会了并非每个人都值得掏出真心,但又想要追求感情(或人际关系)的高质量,对一切虚与委蛇嗤之以鼻。
因此,最安全也最下意识的做法,就是将自己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人际关系尽量简单,专注自我,拥有二三知心好友即可。在长时间观察后,发现你三观相符、志趣相似,值得进一步交往,再抛出友谊的橄榄枝。(其实,人际关系淡漠症患者容易互相吸引,长期的淡漠其实训练了他们对同道者的敏锐感知。)
他们信奉两句话:
日久见人心。
道不同不相为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