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们谈到孩子“说谎”的种类,今天我们来谈谈孩子的撒谎姿态,让父母们知道孩子在说谎时候的姿态。普遍性来说,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几种姿势的出现是孩子在说谎,家长们可以来了解一下。
第1种:孩子用手捂嘴
【特征】家长们看来是一种明显未成熟、略带孩子气的动作,很多孩子都喜欢使用这种姿势。
孩子会在自己说完谎话后,迅速用手捂住嘴,同时用拇指顶住下巴,让大脑命令嘴不要再说谎话。
孩子仅会用几根手指捂住嘴,或是将手握成拳头状,放在嘴上。
会借咳嗽的动作来掩饰其捂嘴的动作,以分散父母对自己的注意力。
第2种:孩子把手指放进嘴里
【特征】通常情况下,孩子做出这种动作往往是在说谎时的下意识动作,因为他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孩子这个动作,最主要的目的是想重新获得自己幼儿时期吮吸妈妈乳汁的安全感,因为在他们的潜意识深处,吮吸妈妈乳汁是最有安全感的。所以,很多孩子在成年以前会用自己的手指头或衣领来代替妈妈的乳头,通常是大拇指和小拇指。
第3种:孩子不停揉眼睛
【特征】当孩子不想看到某些人或某些事情的时候,他可能会用一只或两只手来揉自己的眼睛。揉眼睛这个动作是孩子的大脑不想让眼睛看到欺骗、疑惑或是其他不好的东西,或是不想让自己在说谎时与别人发生眼神发生接触,以免自己因心虚而露馅儿。
男孩子说谎时,他可能会用力揉自己眼睛。他也可能会转移视线,通常是将眼睛朝下。
女孩子说谎时,她们不会像男孩子那样用力揉自己的眼睛,她们仅仅轻揉几下眼部下方,同时将头上仰,以免和对方发生眼神接触。
第4种:孩子不自然的拽耳朵,摸耳背等
【特征】如果家长对孩子说:“以后每个月给你10块钱零花钱哦。”而孩子听了却拽着自己的耳朵,望着别处说道:“谢谢妈妈。”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真以为孩子满意零花钱的数目,那可能就错了。因为孩子拽耳朵的姿势已经告诉父母心底的真实想法:“妈妈,一个月10太少啦。”其实,孩子把手放在耳边或是耳朵上,或是拉着耳垂,是想阻止父母的话进入自己的耳朵。拽耳朵动作的其他演变还有:用手摩擦耳背、用手指掏耳朵等。
第5种:用指头触摸鼻子
【特征】某些情况下,孩子可能用手在鼻子下面轻轻地抚摸几下,动作可能很快,几乎不易察觉地触摸鼻子一下。一般来说,女孩子在完成这一姿势时,其动作幅度要比男孩子轻柔、谨慎得多。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一个孩子说谎的时候,其身体会释放出一种叫做“儿茶酚胺”的化学物质,它会使孩子的鼻子的内部组织发生膨胀。与此同时,孩子说谎的时候,其心理压力陡然增大,血压也会迅速升高,这样鼻子就会随着血压的上升而增大。血压的上升使得孩子鼻子开始膨胀,鼻子的神经末梢就会感到轻微的刺痛,孩子就会不由自主地用手快速地触摸鼻子,为鼻子止痒。
注意:当孩子鼻子真正发痒时,通常会用手揉鼻子或是用手挠来止痒,这和说谎时孩子用手轻轻、快速地触摸一下鼻子是不同的。
第6种:用指头抓挠脖子
【特征】某些孩子在说谎时会用食指来挠耳垂以下的脖子部位。如果仔细观察一下,家长就会发现孩子说谎时通常会挠5次左右,很少会出现少于4次或多于9次的情况。孩子挠脖子这一姿势代表着不安、疑惑,或是“我不同意”的意思。
如果一个孩子说的话与这一动作相矛盾的话,就会表现得非常明显。比如,孩子说:“妈妈,我听话,马上就去做作业。”与此同时,他又用手挠着自己的脖子,这就表明他心里其实不想去做作业。
第7种:孩子不停地拉衣领
【特征】身体语言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当一个孩子说谎时,会导致面部和颈部的一些敏感组织产生轻微的刺痛感,为了缓解或消除这种刺痛感,孩子往往会用手去挠或搓那些产生刺痛的部位。
第八种:孩子的眼神交流有点紧张
【特征】孩子的眼神游离不定,不专注对家长,孩子多半是在说谎。因为孩子说谎会心虚,也会紧张,从而导致不敢用眼神专注地看着你。
第九种:当家长问孩子问题,孩子总重复一句话
【特征】当家长对孩子问问题时,多数孩子的谎言都是临时编造的,他们为了争取编造谎言的时间,会反复地重复家长问题。同时,为了让家长相信他们,也为了说服自己,他们会一遍遍地重复同一句话。
第10种:孩子面对家长,总是不停眨眼
【特征】有的孩子说谎时,不会看家长的眼睛,但有些孩子会加倍专注地盯着家长的眼睛,因为注意力太集中,使得孩子的眼球开始干燥,从而不停地眨眼睛。
第11种:孩子的话突然变特别多,说话断断续续
【特征】如果平时很安静的孩子,有一天突然变得话多起来,还表现的前言不搭后语,多问几句又支支吾吾,这个时候的孩子多半也是在说谎。
当我们的孩子在说谎话的时候,他们往往对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生怕资金说错话,所以孩子对话会不太流畅,会断断续续的。家长也需要注意。
提醒家长们,上述几种姿势虽然是孩子说谎时最可能用到的姿势,但绝不意味着只要孩子做出了上述几种姿势的一种,或许是几种姿态。父母就可以立即断定他一定在说谎。
通过对孩子“说谎”的言行举止的描述,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其实孩子这样做,我们做家长的应该理解为孩子在向我求助,也是对孩子的可教时机,家长不要忽视这个机会。希望这篇文章对家长有帮助,下一篇文章,我将简单分享一些方法,帮助家长们解决问题的手段。
你的关注,评语,转载和收藏是对我的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