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乍一看不讨喜,很高大的书名,很专业的词汇。但是当开始认真读时,一点点理解。就像前言所说“落实新课程,首先要理解新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要想落实新课标,要在确立和贯彻新理念以及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上下功夫。“
第一章三小节,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和价值追求的三个阶段,即”双基“”三维目标“”核心素养“。
说实话,阅读本书之前,这三个词语只是三个概念或标识,只是似懂非懂,依葫芦画瓢地跟着大方向做,但并不知道其中的深意。有时候也会感慨变化的频繁。读完本书后,我好像理解了一些。这三个词,是基于不同阶段特点和需要的相对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实践模式,它作为目标,观窜在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而每一次革新,都是我国的教育专家对于时代变革的一个思考和回应。教育专家们一直在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变化,一直在围绕着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进行思考、探索。
时代在变化,教育也与时俱进。我们的教育经历了由知识与技能的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由培养生存能力,到关注个人素养,到现在培养人的核心素养。我们越来越回归人的本身价值和意义。理解了改革背后的原因后,我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认可了这种改革。对于课标中的一些内容,好像也有了更新的理解。
核心素养对课程知识的认识,更强调生成性、体验性、文化性,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个人心理意义的建构。因此学习任务群能够满足这些特点,让学生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实践来体验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文化,进而发展个人的能力。
核心素养关注和强调的是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学科对学生的发展价值,是可以为学生认识、阐述、感受、体悟、改变这个自己生活在其中并与其不断互动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和形成、实现自己的意愿,提供不同的路径和独特的视角,发现的方法和思维的策略。简而言之,应该是为学生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支柱,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服务的。当我们这样理解学科时,我想在解读文本和教学设计时,也有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路。钟启泉教授的”上通下联“的思路简单易懂,引人深思。
核心素养让知识和知识教学服从、服务于人的素养形成和发展。周彬教授关于”一个学习学科知识的人“的阐释很让我感动。这是我心中的理想教育。
简而言之,第一章让我从理论层面理解了课程教学改革的变化,理解即改变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