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俗语,隐含着人生智慧在里面,但是不深究其中道理,有时反而会被误导。像“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这句俗语。“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可是很多人的人生经验却是反向的证明,发现戏棚下,站久了也不是你的。
等了三年,怎么不是我?
很多人乍看这句俗语时,都将重点放在“站久了”,漏掉“戏棚下”这三个关键字。也就是说,既然是戏棚下,其实讲的是观众,不是演员,可是在人生舞台,人人都是台上演员,不是台下观众,这句讲观众的俗谚根本无法套用在人生里。
即使是当观众,这句俗谚的背后意义,也让人悲凉。想想看,什么时候前面的人潮会散去,站在后面的观众有机会挤到前面更好的位置看戏?如果是一齣好戏,前面的人潮是舍不得散去的,站久了不是等到一齣烂戏便是已经近尾声,这样的戏不值得付出时间痴痴站到天荒地老。
可惜很多人不深究这句俗语的道理,每每走到人生十字路口,需要做选择时,不想勇敢做出任何行动,就把「戏棚下,站久了就是你的」搬出来自我安慰,好像充满老人的智慧,不过是自我欺骗罢了。
错用这句俗语,就会等来错误的人生结局。
28岁 的雅芳,是部门里资历最深的员工。三年前主管离职, 雅芳自我评估资历最深,这个主管悬缺一定由自己递补上来,于是等啊等,一等三年过了。在这个等待期间,雅芳除了自己份内的工作外,也要处理悬缺主管的工作,等于是地下的暂代主管,这样的态势任谁看来,都会认定 雅芳是升上主管的不二人选。
今年年初,这个悬缺终于拍板敲定,但是新娘不是我,雅芳却没有提升,反而从外面空降了一位主管。这个噩耗让 雅芳濒临崩溃,同事也万分不解,纷纷替他打抱不平,打算联合排挤新主管,傻傻的以为只要新主管走人,雅芳就会被扶正。
就像突然被医生宣告罹患绝症的病患,不断的问:怎么会是我?而 雅芳 问的则是怎么不是我?可是一如过去三年的态度,雅芳并未直接去找老板问个清楚,也未反映内心的不满不快,而是私底下自怨自艾,与同事相互取暖。在此同时,老板好像浑然不知 雅芳 的心情感受,未找雅芳闭门深谈,加以安慰。
半年之后雅芳 还是留在原位,新主管却愈做愈顺手,结局完全不如老同事预想的那样。时间久了,大家也淡忘 雅芳心里的伤痕,也不再把他视为接手主管的潜在人选,戏棚下站了三年也不过是一场空。
这里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30岁的 东明在十五年前也碰过类似问题,他的反应与作法和雅芳大不相同。同样是部门最资深员工,同样是努力认真,同样是主管出缺却悬着不补,可是 东明不认为要沉默以对,他直接敲开老板的门,了解自己有无可能升上主管,得到的答案是这个缺不补,由老板亲自接管。
再做三个月,东明认为老板没有打算升他当主管,在这家公司不具前景,毅然决然递出辞呈求去。后来他转至演艺圈做戏剧,从编剧一路做到制作人,几部偶像剧在中国大卖,事业成功,口袋也麦克麦克。回头来时路,东明庆幸自己没有傻傻的等下去,而是勇敢跳离僵局,做出改变,迎来第二春。
我是拍戏的,最懂戏棚下,站久了是你的这句俗语的真正含义,它是在讲台下的观众,不是在讲台上的演员。东明说:换作是演员,若是这么苦苦的站下去,青春都没了,那里还有戏可演?
离开前东家一年,东明发现垂涎的主管缺的确一直悬着;再过一年,前东家垮了,至此东明才明白,公司早就经营困难,老板不补缺是为了省掉一份主管的薪水,和自己是否具有管理能力根本不相关。他不禁拍拍胸脯说:还好,没有继续等下去,否则等到最后不仅是主管缺没有,连公司都没了。
你想当观众,还是当演员?
前后两个例子,反映出两种心态:
1. 观众心态
雅芳虽然想当主角,却是彻头彻尾的一名观众,守在台下默默的等着,对于自己的职涯采取被动因应,不敢争取权益,也不敢表达企图心,任由公司宰制。说真的,老板不升他当主管是对的决定。
2. 演员心态
东明也想当主角,便跳到台上当演员,抢不到主角就换舞台,结果让他找到更大的舞台,也真让他当上主角,发光发热,功成名就。这样的人勇敢果决,不只是当主管的格局,还具备开创者的态势,注定要打出一片天。
在人生这个舞台,有两种选择,其一是守在台下当观众,把自己的人生让给别人决定,这样的人在台下站再久都是徒然;其二是跃上舞台当演员,自己的人生自己来演,的确是有机会从跑龙套到当主角。
所以,面对人生抉择时,重点不在于等待的时间,重点在于心态与观念。心态错误,站再久也只不过是换来脚酸罢了,曲终人散剩下一个观众还有什么意思呢?
【公子义】80后,90后心理研究专家,9年大数据研究,专注于移动互联网,热爱写作。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