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压根不知道为什么吸烟,这就是戒烟的难点所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时,你自然不会觉得自己当下的所作所为有什么问题。或者,顶多你也就只想到“常识”、“老生常谈”的那些。诸如“吸烟有害健康”。要再具体一点,一般人也就只想到吸烟可能导致肺癌。这就似乎已经是最严重的问题所在了。

但讲真的,“物理”层面的,或者说身体层面的,你管这玩意儿叫最严重的?当然,某种程度上,是的。可与此同时,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心病还须心药医”。

这种“心病”还不能直接简单归结为“心理问题”,因为这玩意儿是出自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而不是西方的那套。所以,以前讲“心病”主要是指以感情或情感为主,然后伴随着并发症继而引起的整体的病变,其主要原因还是有“郁结”。说到这,可能“有识之士”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了,这不就是孔子的那句“人不知而不愠”嘛!因为人没有相应的智慧继而产生了郁结,郁结于心、困顿于情,继而反应出这种种状态。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理解、想通,才导致自己患得患失、忧虑重重、优柔寡断,以至于心虚、浮躁、不耐烦、焦虑、做不好、不知所措、迷茫、紧张……通俗点讲,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讲“心病”就是点明主要问题的方向。

也就是说,在我看来,很多人其实压根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吸烟?甚至对于自己吸烟这个行为无所觉察,更别说吸了多少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吸的,吸完后感受如何等。就讲真的,如果细掰一下,很可能自己都会被自己的答案给哭笑不得。

比如常见的有,烦啊,愁啊,气啊,怨啊,委屈啊,憋屈啊,不甘心啊,痛苦啊,难受啊,恼火啊,伤心啊……就说来说去,倒像是某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行为。可真正讲来,难道不是因为无力,无助,无奈和无心之失嘛。换言之就是,自己给自己一个问题,一个自我解释,一个自我答案,一个自我交代,乃至于让自己过得去的一个“借口”。最起码,它表现出自己并非无动于衷,也并非什么也没做,甚至还可以假装在思考(且也确实可能有在思考)。所以,其实还可以解释为,是心虚,是恐惧,是慌乱,是不坚定,乃至于不敢面对,不敢承担,想逃避过去,想糊弄过去,想摆脱审视的目光(包括自己的),以及想自欺欺人。

都说“古人诚不我欺”。所以,古人的一言一行大多数都经过深思熟虑,甚至是深谋远虑之后才开口、才行动。所以,他们的表现往往从容不迫,镇定自若。“行止有方”嘛。这里的方并非方向的意思,而是“遵循”、“遵从”,即有自己的依据、支撑,这背后往往是一些强大的心理支撑。比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舍生取义、礼、义、仁、智、信,……这才叫“格局”,这才是强大,这才是真的认知。因为它们是可以“一以贯之”的,是终生践行的“格调”(风骨)。

反观吸烟这个事儿,好像怎么说也和这些无关吧?这其实就是一个“瑕不掩瑜”和“人无癖不可交”的一个“礼仪”。言外之意是,真正强大的人,其实做什么都很容易获得原谅,甚至会把它当成某个人的“符号”(标记);以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对人的一种警惕,对人性的警惕,选择主动暴露一些“小毛病”来降低大家的提防心理。这也是为啥很多人谈话前喜欢“先礼后兵”,哪怕自己是正当性的争取自己的利益,是“有恃无恐”的,也依旧愿意先表个态,因为“以和为贵”嘛。说白了是,更多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与人方便继而与己方便的“曲线救国”。要是一上来就“剑拔弩张”的,就很容易把事情弄得很僵。这就与“解决问题”(处理矛盾)背道而驰了。

其实,说这么多是想说,不要被那些成功人士表面的那一套给糊弄了,继而想当然地认为人家和自己一样。比如举例某某成功人士不也吸烟嘛,人家不也没戒烟啥的。这玩意儿就像说某些成功人士不减肥是一回事儿。就也别从里头去找补什么“合理性”和“正当性”了。因为人家很可能压根就“没瘾”或纯粹就是表现给大家看的,就是用来拉近彼此关系的那套,是做样子的。至于真正的“习惯”、“习性”,乃至于“毛病”,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成功了,你真的会像普通人那样去抽那种随处可见的“烟”,而不搞个私人订制?尽量让伤害降低到最小。这是没得比的。大概只能说是“袖里乾坤”吧。里头大有讲究的嘞。所以,没啥可比性,也别从这里头去找补。

说白了是什么呢?其实有些东西即使解释了也不会接受,还是接受不了,但似乎解释过后,能够让自己稍微得到一些心理补偿。就像自己虽然不见得会改自己的坏毛病,但是当提到这个坏毛病时自己是知道的,这种知道就是一种心理补偿。起到的是镇定和安宁的作用。放到吸烟这件事儿也是一样的,如果知道自己吸烟为什么吸,那么距离控制它就不远了。因为你可以很坚定地坚持自己的行为,而且你不用担心其它困扰。

也就是说,不要把吸烟当成某种寄托,假借吸烟当成是自己的真实表达,当成是自己的作为,当成是对自己的惩罚,以此来表现自己的承担精神。就真的,有些人是这样的,不论是吸烟、酗酒还是“暴力”,甚至是其它一些不良习性,都说成是对自我的“惩罚”企图以此来摆脱真正的需要承担的。关键还真有人就是吃这一套。这玩意儿就像“网传”的恋爱脑,可真是说啥都信。不过我并不否认有些可能是真的,就两个人都当真了,一个是真觉得这玩意儿是惩罚自己(作践自己、伤害自己),另一个则真觉得对方确实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毕竟为了自己而这样做和想这样去做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有些人为情所困所伤然后借酒消愁,大家都能够很轻易就原谅,但是酗酒或者是酗酒成瘾就成了“这人有病了”。这就是人和人性里头的一些“机制问题”,凡是追问必将追寻答案。

也就是说,但凡你开始去找一些解释的时候,你就该警惕了,因为你很可能在找一些可以让你“逃避”的理由或借口。我以前就是这样的,凡事都能说得头头是道,错了也能被我说成是“在所难免”、“无心之失”,唯独不承认自己错了。然后,当时的老板就一句话敲醒了我的警钟——“我叫你来是让你来替我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提出问题和制造更多的问题来的”——“解释”中难免会把一些东西推给“可能性”,推给“概率”,以及推给“不确定性本身”,如此要想“定罪”就变得倒像是“无理取闹”了。毕竟,本身就没有切实的证据,也不在现场,更不了解实情。这里的关键点就在于——你有疑问的时候可不可以自己找到答案,可不可以(有没有)找人寻求帮助,可不可以先把问题放一放先去做别的——这就是“漏洞”所在。即还是得落实到实处,回归到当下性,以及更多的从“接下来怎么做”这个方向去突破。

所以,我说“很多人压根不知道为什么吸烟,这就是戒烟的难点所在”,也就是说,你只有去切实把握更深层次的真正的问题和“破局”之所在,才能真正从戒烟中和烟瘾里头解脱出来。比如让利润奔跑(股市。也指专注于可持续获利的事儿),比如遇到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当前的阻碍如何应对,是否继续还是重新开始),还比如可以怎么去尝试突破(印证或修正,并继续向前)?

说白了就是,你只有真正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你才不会把什么都推向“烟”或其它坏毛病。就像如果你想从股市赚钱,你就不能简单归结为自己没有按照原则办事,或归结为自己没有操作好,又或时机没把握好等“模棱两可”的境地上去。而是要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既要有操作的行为指导,也要有相应的反馈记录(印证),再到根据反馈如何行动的指南,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可行性上面去的。如果总是纠结于一些“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又或“正在发生”的解释上,老想着“为什么啊?”,那就很容易把问题推向“无解”。

因为从吸烟到上瘾再到戒烟,它就是个“自圆其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比如越是吸烟自然上瘾,而上瘾就伤害大,伤害大就想戒烟,而一旦戒烟就会想到烟,想到烟又会想到吸烟,于是,新的“轮回”又开启了。没完没了都。

所以,这种时候就得“破甑不顾”。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嘛。如果总想着过去,总想着甩开过去,又或总想着回到过去的某一时段,这些我都尝试过。我甚至还想过为自己,为身边人,为恩人、贵人、爱人……最终我发现,无非是还没有彻底看到和感受到更层次的需求和问题,也就是说,吸烟最大的问题既不是健康,也不是金钱,甚至都不是习惯,而是内心的不够坚定,对自我的不够坚定,以及应对未知的始终没找到一个相应的方法,归根结底还是恐惧居多。即没到达恐惧的阈值,就像那些仍抱有侥幸心理而守候着、期待着个股重回过去顶峰而不忍“割肉”离场的散户,被深套着,也被感情着,甚至很多散户还抱着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来的心思,倒像是守着个“宝贝疙瘩”,偏偏硌手,伤透了心,也不舍得放手。而一旦超过阈值,跌破心理价位,就不得不“忍痛割爱”了。言外之意是,可以做到的,本可以做到的,甚至可以更早就做到,并且还可以做好。比如一旦深套,那就先忘记它,然后重新审视它是否值得操作,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做短差不断去降低成本,这也比干耗着、死等着某个价位更有效不是,而且资金利用率和自己的操作熟练度包括是操作系统都能相应的得到修复(当然,不构成任何指导建议或意见)。

所以,吸烟什么时候能到达心理阈值呢?难道非得生一场大病吗?这玩意儿就像那个问句(伊坂幸太郎):

“如果明天就会死,你有什么打算?”

“什么打算也没有。”

“什么意思?”

“明天就要死了,就得改变生活方式?若是如此的话,你现在的生活方式,是打算活多久的生活方式?”

这就像高岛织沙子女士在电视节目中说过的一段话。

她说:“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早买。越早买,到你死之前你用的就越久,平摊到每天就越便宜呢!”

如果戒烟呢?当然是越早开始越好呀,因为这样自由的时间就越是平摊到未来的每一天就越划算。

还有句话我之前就特别喜欢,现在依旧且更加深以为然——“如果决意去做一件事了,就不要再问自己和别人值不值得,心甘情愿才能理所当然,理所当然才会义无反顾。”

对我来说,戒烟就是这样一件事。因为我知道,它不能够取代任何真实的事物,它也无法帮助我切实的作用(比如有些人误将自己的依赖当成是灵感的来源,甚至强行因果关联),同时,它已经严重影响到我的思维和消耗着我的意志力,包括我的生活方式,就十分严重了已经。如此,我还在被动地等待什么惊喜或奇迹?倒不如自己亲自来了结它来得痛快!

至于具体怎么做?就是从每一次吸烟中,搞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吸烟,希望从它那获得什么,它是否有这些东西,如果没有,不,它肯定没有,那就断了这条路,去通过自己的尝试、努力、甚至重复和训练,包括寻求他人,以及重新定义问题,从当下性去思考,从实践角度去思考,从思考和实践中去修正自己的行为,拒绝逃避,勇于承担,不害怕失去,尤其是本就不是失去,而是重新拥有自由和自主的人生掌控权。

就真的,一旦你跳出这个思维局限,一旦不再吸烟,你会感谢自己的。你将重新拥有更好的自己。

从深渊走出来的人,会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阳光和美好的一切。

以上,祝大家“临渊慕鱼,不如退而结网”(早点戒掉“偷心不死”才真正踏入学习之正途、人生之正道)愿此心光明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