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和实践
#批判性阅读的方法和技术
##批判性阅读的阶段, 目的和任务
1.理解阶段:
目的: 理解
立场: 与作者对话
任务: 发掘论证
理解性的问题(宽容原则/发掘论证)
了解作者, 出版和背景信息
文章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作者的主张或结论是什么?
支持结论的理由或前提是什么?
关键性概念或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论证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分析论证结构, 由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是什么?
要在理解阶段, 通过阅读, 对上述问题有一个准确的回答(可树状图)
2.批判阶段
目的: 评估
立场: 自主思考
任务: 拷问论证
批判方法(中立原则/拷问论证)
理由是真的吗?
理由与结论相关吗?
若相关, 推理合乎逻辑吗?
从理由得出结论, 需要依靠某种假设吗?
这种假设合理吗?
是否存在与结论相关的反例?
需要限定或解释认证中的某些概念或词语吗?
在准确公正地理解基础之上, 作出恰当的评估, 最后再得出这个论证好坏的结论, 这就是批判性阅读.
#案例分析
标题: 北京污染的效果?不清楚
对北京可怕的空气将影响运动员发挥的恐惧, 或许被游泳比赛打破世界纪录的进程消除了. 但是, 对这座城市的污染进行控制的真正考研是在北京室外闷热, 潮湿和污染的空气中进行的持久耐力比赛.
损害已经产生了: 在8月9日进行的男子245公里公路自行车比赛中, 1/3以上的运动员中途退出了比赛, 部分原因是空气十分令人气闷, 有一个运动员感觉像是在海拔3000米的地方比赛, 而实际比赛途中海拔最高的地方只有300米.
运动员们呼吸的是污染汤——包括超细微粒, 一氧化碳, 硫氧化物和臭氧, 其中的每一种东西都可能降低运动员的速度. 近来的一项研究表名这些污染物为什么会对运动员造成影响. 一名学者, 做了一个实验. 他让15名大学生冰球运动员做2次6分钟的全速骑车冲刺, 第一次让他们呼吸含微粒少的空气, 第二次让他们呼吸含微粒多的空气. 他们第二次的速度, 平均比第一次下降5.5%. 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 这相当于比没有污染要慢7分钟, 足以让破世界记录的希望落空.
理解性的问题(宽容原则/发掘论证)
了解作者, 出版和背景信息
作者以环境报道而闻名
文章的中心议题是什么?
北京的环境污染对运动员的影响有多大? ( 是对多大, 而不是有没有)
作者的主张或结论是什么?
北京的污染对户外比赛的负面影响严重.
支持结论的理由或前提是什么?
1/3运动员退赛, 部分原因是空气气闷
15个运动员在微颗粒空气下2次6分钟冲刺骑车实验
关键性概念或词语的含义是什么?
论证的基本要点是什么?
分析论证结构, 由前提到结论的推理是什么?
批判方法(中立原则/拷问论证)
理由是真的吗?
确认数据/事实: 1/3以上运动员退赛; 污染汤(API 低于100为良好, 当时平均值为45)
理由与结论相关吗?
若相关, 推理合乎逻辑吗?
从理由得出结论, 需要依靠某种假设吗?
假设1: 假设”污染”导致”气闷”, 文中的因果解释才能支持结论.
假设2: 假设”在实验中的冰球运动员骑车冲刺”与”在北京空气中的自行车公路比赛”是可比的.
假设3: 假设冰球运动员骑车实验的数据可靠
这种假设合理吗?
假设1中, “没污染的桑拿天也会导致气闷”, 存在错误类比
是否存在与结论相关的反例?
男子50公里竞走破世界记录
需要限定或解释认证中的某些概念或词语吗?
可怕, 恐惧, 污染汤等感情词汇的使用, 表名作者存有偏见
#图尔明模型
一个好论证, 一般由6个部分组成
数据: 事实, 证据(相当于小前提)
断言: 被证明的结论, 主张, 观点.
保证: 用来链接证据和结论之间的普遍性原则, 规律(相当于大前提, 隐含的假设)
支撑: 为保证大前提提供进一步支撑的陈述, 理由, 以表明原则或者规律是真的.
辩驳: 对已知反例的考虑
限定: 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反例, 对结论的范围和强度进行限定.
![屏幕快照 2016-12-28 01.58.53.png](http://upload-images.jianshu.io/upload_images/355740-c154480f50d44e4b.png?imageMogr2/auto-orient/strip%7CimageView2/2/w/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