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书的风格历来都是“虽有所涉猎,但不求甚解”。因为偶然看到朋友圈有位朋友在看《偷影子的人》,所以才读了这本书。随着阅读的继续和深入,我发现我喜欢上了它,因为在《偷影子的人》的故事里,有“我”的故事,也有我的故事。
书中的“我”有一个不完整的童年,突然某一天爸爸离我而起,剩下“我”和妈妈。“我”以为是因为我不够优秀,所以爸爸才会离开。从此,只有“我”和妈妈相依。因为忙碌,她会错过我的颁奖典礼;因为忙碌她下班后回家和我几乎没有什么话说。 但是幸运的是,我有两个好朋友——学校警卫伊凡和同伴同学吕克。“我”通过他们的影子知道了他们各自的秘密,伊凡从小没有妈妈。吕克虽然想做医生,但是他未来注定要继承他家的面包店。
书中的“我”有一个唯美的初恋,那是和“我”一起在海滨小镇玩耍的聋哑女孩儿——克蕾儿。因为她,我知道了初吻的味道;因为她,“我”认识了一个会在空中写诗的人。她的影子曾经向“我”求救,向“我”诉说她的孤单。“我”曾和她在破旧的灯塔留下回忆,曾一起放风筝。“我”也曾经和她约定每年夏天都会回来见她,但是分别之后我再也没有回来。
书中的“我”有一个如朋友、同事一样的女朋友,我们因为习惯而在一起,因为不爱而分开。我们都是医学院的学生,在同一家医院实习。我们曾经亲吻、曾经一起入眠,她见过我的家人、朋友。她是个好女孩,我也以为我们会在一起,但是我竟没有为她担心过,“我”对她的那种感情还不及对楼上邻居的关心!以为习惯毕竟不能代替爱情,所以我们还是分手。
书中的“我”学医是为了在妈妈老年时候能够照顾她、减少病痛对她的折磨,但是去世我也没能见她一面。“我”总是忙碌,没时间去看妈妈,她也理解“我”的忙碌。所以生病也没有告诉我,只是说出去旅行一段时间,其实她去的是医院。甚至,回去后“我”才发现,她连后事都已经安排好,而我对此一无所知。
故事的最后,“我”终于找到了克蕾儿。如她当年所说:“你偷走了我的影子,无论你在哪里,我都会一直想着你。”我跟踪着她,到了她的住处,知道她是一个人住。第二天,我将修好的老鹰风筝放飞,它飞到四楼的窗外。不一会儿,克蕾儿惊喜的跑下了楼。“我”的影子吻了她,而我也摘下了眼镜,学着影子的样子。
读着马克·李维写的故事,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破碎的童年,流离的生活,在万家灯火亮起的时候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曾经爱过一个人,但是因为自己的不守承诺而永远失去,虽然爱的纯碎,但是一切誓言都抵不过岁月流逝;生活把我变成了别人认为合适的样子而不是我想要的样子,每天的两点一线,渐渐的习惯代替了爱情,生活像是一个泥潭,踏进去就只能越陷越深;虽然也担心父母,但是山高水长,我的关心总是那么无力和单薄。而那个偷影子的他,至少还能和自己的影子交流。而我,这么多年,一个人惯了,交流什么的早已没有了必要。
看书,有时候并不是为了赚钱或者成名,只是为了在别人的故事里找到一丝温存,找到一点自己的回忆。在名利之外,保留一份情怀。同学说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追求浪漫的人,不过时至今日,我的浪漫早已被打磨的灰暗无光,不知道何时何地何人能够再勾起我的激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但是我还是要感谢《偷影子的人》,仿佛这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我的身边,那个偷影子的“我”,就是我,这是我没有影子罢了。
正如《解忧杂货店》一样,《偷影子的人》也是一本治愈系的书籍,在温情脉脉中让你感受到一种温暖。不管是一个拥有可以和他人影子交流的能力的少年,还是一个一间可以解决他人心中烦恼的神奇杂货店,其实都是在为生活在苦难中的人带去希望,在黑夜中划出一道光芒,让你继续前行。
好的作品总让读者入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与作者同悲同喜。那些故事,仿佛就是为我而写,爱情、友情、亲情,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感情,《偷影子的人》虽然有遗憾,但是结局依旧美好。主人公虽然单纯、木讷,但是她有母亲的爱,有真挚的友情,有最纯洁的爱情。而我虽然和书中的“我”有相似的经历,但是我感觉自己一无所有。
马克·李维用魔幻的手法书写了一个浪漫的故事。一切爱来的都不会太晚,爱情,友情,亲情在书中,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中,保持善良,不忘初心才能幸福快乐。偷影子的人,其实更是偷心。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渴望爱与被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