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简书与博客同属于文字爱好者的写作发表平台,两者大相径庭、迥然不同。
初遇博客,如获至宝。每日下班后屁颠屁颠的伏案撰稿。写完后往博客一扔,自己点上赞后,反复查看浏览量。收到一些纸条的什么的,心如喝蜜,尤其是那好评、点赞。每逢被关注后,更是亢奋得晕眩。头两三年还真的被博客弄得失魂落魄的。有时上班也浏览博客网页。也认识了一些优秀的博主。他们的文字优美,语言行云流水。有的甚至出版刊物、书籍了。总结自己2011年安家博客以来也有90篇文章与诗词了。博客12级,关注量不足100.成绩泛善可陈,对于我不一个不求成名,投文字所好的我来说,也算是心满意足了。
后来,我与博客慢慢疏远了,博客成了荒芜的家园。究其缘由:一是博友佳文不多。二是优秀博主博文更新迟缓。与其看博客里的文章还不如看名著实在。很多明星博客文字只有几行,写一些今天穿什么牌子的衣服,明天流行什么内衣。反而关注量过万,甚至几十万。由此看来,博客也是靠脸吃饭的东东。在这内心浮躁、情绪焦虑的功利社会。有几人关注作者默默耕耘的博文?更不用说在社会的底层的人微言轻,除非你有过人的才华,否则你难于一呼百应成就博客的关注量。博客里来来回回都是那些人,就好像不相见面的老朋友了。新鲜感一消失,也就索然无味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博客没有设置编辑,对博友发表的作品,从不浏览也不收录,更不说推广。说白了,大家都在博客里无声交流。博友们写得兴高采烈,博客的管理层却置若罔闻、无动于衷。2017年11月份邂逅了简书。说实在的我当时内心狂喜。这里并非我谄媚简书,而是它着实解决了博客存在的缺点。简书是作者多数为90后,作为中年的我却毫不犹豫加入了。工作是为了谋生,业余写作是自己想要过的生活。凭借简书的赞赏功能让我赚了第一笔稿费一百多元,这很多是亲友团与朋友打过来的,我心安理得笑纳了。我发简书16篇,其中游记,散文类都收录在专题上。但我最喜爱的律诗却无一幸逸被拒之门外。究其原因:我们已过了诗词年代,谁也回不去从前。二是脍炙人口的诗歌已有固定模式,经典名句已深入人心,写作时容易被套牢。三是平仄难押,音调变化甚大。四是现代白话文盛行,诗词难于有读者产生共鸣。
简书作为文字爱好的平台解决了以下问题:一编辑会阅读作者的文章,作者的辛勤的劳动得到了慰藉。收不收录都好,作者得到了起码的尊重,有写下去的动力。二简书平台设置了赞赏功能。这个很重要:文字爱好者干的是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工作。因为与生俱来的敏感,他们与文字结缘。他们付出了劳动,作品或与读者共勉、共鸣。读者收获了心情,付费又何尝不可?一些微不足道的打赏、激励,就是点燃作者走得更远的明灯。三作者文章写好了可与简书签约。为作者推广、传播文章。这确实是文字爱好者的福音,为之孜孜不倦写下去的动力源泉。虽然我不是简书签约作者。我亦要为简书的这功能点赞。很多简书读者诟病首页作品良莠不齐,我略有同感。但作为年轻的后辈能写出如此文章已属不容易,我们何必耿耿于怀呢?审美观点不同,结果截然相反。简洁、自然、明了也是质朴之美。
我与博客热恋时,简书还没有出生。去年因为一作家同学用简书写作而邂逅简书,落户简书,博客与我都呈现老态了。刘禹锡云: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生事物必呈燎原之势。期待与简书鸿雁传书,眉目传情缱绻一段时间。致以以后发展如何,不得而知。正如邂逅一个人,一座城池,一些事物。缘深缘浅,自有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