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头说是来家过两天,结果多过了两天。后两天是我和她爸留下来的。昨天下午返回,导师休假结束,今天上班了。
这几天,她说的最多就是,妈妈,我在家太幸福了!这么幸福怎么办呢,我又要离开家了!
晚上迟迟不睡,说是舍不得睡。早上还要我九点前叫醒她。我不忍心,她说舍不得在家的时间用来睡觉,她要清醒地待在家里。
这几天,我上午几乎都到学校的,不是开会就是有其他的事,都是她一个人在家。
她在家期间,不是学习就是玩手机。不爱出门,一个好朋友因为忙也没见。
娘俩逛了两次街,给她买了一条裙子。丫头消费太理性了,试了两条都很好看,让她都拿着,非坚定地只买一条。卖衣服的小姑娘羡慕得很也遗憾得很:“穿得那么好看还不买,阿姨要给你买还不买。”
更多时间,我俩在家电视开着,各看各的书,各玩各的手机,偶尔聊聊天。
有一天,她读了一段文字给我听,说妈妈,这段文字我有共鸣——小文每个周末,最幸福的事,不是像其他同学那样跟同伴逛街、看电影,不是谈恋爱约会,而是穿越大半个城市,去到来这个城市打工的父母的出租屋里,跟父母一起吃晚饭(大致意思如此。出自《我的二本学生》)。我理解她的这种共鸣。
其实,虽然我们对她缺少陪伴,但总比那些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好多了!可是她就是那么恋妈妈,即使她的整个成长过程中,她脾气暴躁的妈妈并没有给她多少温柔和关爱,更多的是不耐烦的训斥,甚至打骂。唉,后悔死了。
想起她读小学时,从她的学校到我的学校有七八里路,她经常放学就背着沉重的大书包,一路要穿过好几个当时还没安装红绿灯的危险路口,走到我的学校去找我,跟我上晚自习。有时还跟我在学校值班,娘俩挤在值班室窄窄的床上。
为什么比一般孩子恋妈妈呢?我不止一次心里问自己,也问她。她的回答就是小时候跟妈妈在一起时间太少了!我想,难道真的与刚生下来的那半个小时的亲子有关系?那天接生的医生,把她光溜溜的放在我肚子上趴着,说让孩子最近距离贴近母亲,听听妈妈的心跳,这样母子会更亲近。半个小时候后才把她裹好抱出去。
她爸说,俺闺女这么恋妈妈,不会是妈宝女吧。什么叫妈宝女。丫头从小到大,个性得很,但凡自己能决定的事,都不许别人插手。小到幼儿园时自己穿衣服扎辫子(对我弄的不满意)大到中考高考志愿填报,样样都是自己决定。志愿都是提交了,才告诉我们。在外读书这些年,大大小小的困难,虽然也跟我们倾诉,也有抱怨,但还不都是自己解决。
高低说不清楚。三口人都不明白这个原因。
容易焦虑。在家并没有人打扰她学习,非要提前回去,说是在家太幸福了,没好好看书(八月份有个重要的考试)。一边舍不得,一边又不安心。唉。
回去不过就两个多小时的车程,被我们劝着留在家多过了两天。昨天临走时,又问妈妈什么时候能过去啊。我也是为难,夏天孙师傅最忙最辛苦的时候,也想在家每天做好可口饭菜等着他。这个她也知道的,也是她的不忍。
她之前这样跟我说过,妈妈你陪爸爸的时间可多了,哪天不回家陪爸爸?也是哈,起码每周没有晚自习的那几天,都能跟孙师傅共进晚餐。
七月四号学生返校拿成绩单,之后我就应该没有事了。我决定六号这样过去。但是,我跟她说,不要总期待妈妈过去,这样不能过去就没有失落;妈妈去了,那就是幸福。
我们聊天的时候,她曾经这样说过,妈妈,不能把幸福寄托在他人身上,无论是伴侣还是孩子,都不如具有自己让自己幸福的能力。
没毛病。同理,丫头,你也不要把幸福寄托在你老妈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