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6点,起床听剽悍晨读,说得好有道理,嗯我就是这样,很棒,太有共鸣了。
吃过早饭,咦? 今儿听的晨读讲了啥?
没事,听了就好。
“你读过的书,就如同你从小到大吃过的饭,看不见但是早已经融化到你的骨肉里。”
我就是这样。
你相信这句话吗?我一直信奉这句话,因为特别容易安慰自己。
真得吗? 你是否和我一样相信?
读书能和吃饭类比吗?
吃饭吃下去后我们会自动消化,因为有消化系统。
我们的大脑学进去东西,会自动消化吸收吗?不,不能,我们大脑没有知识消化系统。
每天上下班,花时间听书,然后听过了就扔了,没有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是看上去很努力。
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常反思,避免被类似的鸡汤所迷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是否错误。
人们通常会自信的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测试,他们向班里50个学生做问卷调查。
问:你觉得自己在班里是前十名聪明的人吗?
大部分同学都回答说:不是。
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的智商能排在班里前25名内么?
这时所有学生说:当然可以。前十做不到,前25那肯定没问题。
然而事实是总有25名同学排名相对靠后。
我们总是过度自信的认为自己即便做不到头部,也能做到中上。
这种谜之自信,是我们每天听书不去消化的根本原因。
我听了书总比你没听书天天玩的人厉害。
然并卵。
过度的自信会让学习者停止学习。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错,那么我们就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做了。
这也是大部分人平庸却快乐的原因。
你说,快乐不好吗?
好,可是,建立在真实强大上得快乐才是正的快乐。
建立在过度自信上的快乐,那叫虚荣。
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有一点是:
要谦虚,不要骄傲。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