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激动的孩子为何越来越多

                    甫心

    周四,忙碌的一天,一天中处理了两个“情绪激动”的孩子。

      事件回顾:事件一:上午第四节课音乐课,六年级一女生和同组男生因为一句玩笑话而情绪激动,哭了一个多小时,哭到激动的时候,手抖动肌肉也僵硬了,任凭老师和同学们怎么劝解都平复不下来。当我听说以后赶到医务室,对她进行了情绪安抚,用我的双手紧紧抓住她的双手,抱抱她并听她表达,可能我去的时候也接近尾声,孩子情绪慢慢平复下来,她告诉我:情绪上来的时候她什么都忘记了,她还用手掐自己的手臂,想让抖动的双手平静下来,但有点无济于事。老师告诉我这个小女孩平时很乖巧,看着孩子这么努力,我不仅把她抱得更紧并轻声安慰她:孩子没关系,一切表现都是正常的。随后孩子表示想让家长接回去休息,我们也顺她的意。

      事件二:当天下午第二节上课期间,五年级楼道里突然传来小男生的尖叫声,情绪一度失控,还把另外的小朋友颈脖抓伤。当我们把他带到办公室进行情绪平复的时候,他完全无法自控,听不进去任何的劝解而一度泣不成声。老师们只有静静等待他的平复时间,一直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才慢慢的安静下来。后来通过了解其实事情很简单,是他自己猜想同学要对付他,其实压根就没有这件事情,他自己的想象而发生了矛盾事件。

      事件分析:这些年,总会在五六年级处理这样类似的情绪事件,以前觉得孩子们在学校会敬畏老师,老师的话可以有一定震慑作用,可是这些年不难发现孩子们情绪发泄不分场合、场地和对象,而且越来越低龄化。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一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心理关注度更高,也就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从家庭教育来看,孩子们在家里就养成了这样肆意表达自己情绪的生活经历,通过案例观察发现,尤其是家里对孩子过于宠爱没有边界感规则感的家庭,更容易养出这样情绪激动的孩子。二是教师威信的薄弱。随着社会舆论对教师的各种道德要求,更多老师选择了不敢说,不敢惩戒的教育方式,如今的孩子在学校里对老师的敬畏大不如从前,更多追求的是师生平等。因为心中没有敬畏之心,所以他们的情绪也会肆意奔放。三是媒体的介入,随着网络的发达,每个孩子都可以从网上受到一些影响,加上一些自媒体为了博眼球赚取流量,所以故意夸大校园事件处理,孩子们又不会分辨,不能正确认识而容易受不良网络影响人生观。

    作为教育者,我们知道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从自然家庭单元走向社会的一个人生过程,人的发展就是要能够懂得辨别情绪,正确表达情绪和处理情绪。规则意识的建立需要家庭和社会学校三方合力,如果一味的理解包容不但不适合孩子们的成长,反而影响时代脉搏。

希望孩子们向阳生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