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这是第二次阅读这本书的第一章了,之前阅读的时候并没有输出,虽然当时在阅读的时候也思考了不少,但是在我阅读了本书第一篇之后再看这一章想法又多了不少。
首先,第一章的四个标题分别是:“主动的阅读”、“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老师的出席与缺席”。这次总结我不打算按照这四个标题来总结,我在再次阅读这一章后给自己提了两个个问题,我想通过这两个个问题来总结这一章的内容。
1.如何处理资讯?
书中提到了在现代,收音机、特别是电视,取代了以往由书本所提供的部分功能,读书这件事好像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必要了。确实,现在我们通过电视,网络了解资讯,而通过报纸、杂志获得资讯这样的方法我自己已经很多年没有用过了。书中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议题:到底这些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了解?在这里为了保证与书中的论点没有偏差,引用两段书中的原文: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也成了理解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识”是否那么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以为有相当差距。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会发生这个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所提到的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虽然只是表象如此)。如何将知识份子的态度与观点包装起来,是当今最有才智的人在做的最活跃的事业之一。电视观众、收音机听众、杂志读者所面对是一种复杂的组成——从独创的华丽辞藻到经过审核挑选的资料与统计——目的都在让人不需要面对困难或努力,很容易就整理出“自己”的思绪。但是这些精美包装的资讯效率实在太高了,让观众、听众或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相反的,他们直接将包装过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就像录影机愿意接受录影带一样自然。他只要按一个“倒带”的钮,就能找到他所需要的适当言论。他根本不用思考就能表现得宜。
在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我还一度认为这段话很有道理,但这次我却有着不一样的观点。首先,书中说道:“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这句话我就不太认同,在我认为,理解一件事代表的不仅仅是学会它,而是能弄明白其中的原理,并能表达清楚,这就需要我们能知道其中的所有细节,所以“理解”在我认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学习中我们往往只能说是掌握了一个知识点的使用方法,而不敢说是理解它。在这里我认为理解这个词可能不太准确,在原文中应该用的是unserstnd这个词,我认为在中文不应该是理解这个翻译,但是“了解”这个词程度太浅,也许“领会”会是一个更好的翻译?这只是我的看法。
其次,书中将一口大锅扣给了现代媒体,认为现代媒体以泛滥的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说这些媒体经过太精心的设计,使得思想形同虚设。这段话乍看之下感觉确实如此,现代媒体是良莠不齐的,网络上的资讯有真有假,质量不一,更何况这是一个打字不用负责任的年代,其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微博,各种片面性的资讯带着一波又一波的节奏。但是呢,书难道就不是这样么?书也分好书和坏书,书也是由作者所精心包装起来的吧?书也是由人写出来的,肯定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态度,书也是在向读者讲述作者的观点,如果读者不加思索的相信书中的观点那么这和上文给现代媒体扣的大锅又有什么区别呢?我认为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不只是现代媒体和书本,我们从别人那里得到的资讯都是带有主观因素的。其实我们所有获得资讯的方式都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我认为重要的还是如何分辨什么样的资讯是对自己有用的,准确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思考,不管是从那里获得的资讯都需要经过思考和分析来判断它们是否有用,不加思索得接收是没有意义的。“学而不思则罔”
2.书与读者的关系?
书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比喻,它将作者比喻为棒球中的投球手,读者为捕手,而书就是球。作者为了能让读者接到球,他需要精准正确的传达出去,而读者为了能够接到球需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书就像是一位缺席的老师,读书的过程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了解决问题我们经过思考、分析,再从书中寻找答案。这里就要提到书中的指导型的学习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在指导型的学习中,我们依照教导行事,无论是书写或是口头的教导。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中我们立足与自然或者世界而不是教导来行动。在两种学习方式中思考固然是一个重点,但是这里要强调的不是它,而是在自我发现型学习中经常强调而在指导型学习中被忽略的一点:一个人必须观察,记忆,在看不到的地方运用想象力。譬如,诗人经常在写诗的时候运用想象力,而我们读诗的时候想象的只是诗人所描绘的画面。虽然阅读也算是一种帮助,不是未经帮助的一个过程,但是重要的是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的发现。学习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也是这本书一个最主要的目的。
其实直到昨天晚上我还不知道应该写些什么,但是当真正开始思考却发现有点停不下来了。第二次读这一章确实有很多想法,还有没有写出来的,其实输出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还是那句话“输入只是娱乐,输出才是学习。”希望以后能坚持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