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永远都会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情窦初开的时候,你渴望爱情;正当年时,你沉迷爱情;回首往事时,你回味爱情。再平凡的人,在爱情里也能体会到高贵的幸福;再不凡的人,也需要忍受激情过后的平淡和琐碎。穷小子可以在爱情里拥有全世界,富贵之人也会在爱情消失时感到一无所有。
爱情里有永远说不完的素材和故事。只可惜,这样一个看似泛滥的词语,当下却弥足珍贵,被人称为“第一奢侈品”。我们旁观别人的爱情,在别人的故事里感动得一塌糊涂。我们认为过去的爱情更美好,书里的写照才是真正的天长地久。
胡淑芬说:“在古代,我们不短信,不网聊,不漂洋过海,不被堵在路上。如果我想你,就翻过两座山,走五里路,去牵你的手。”
木心则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然而到了现在,时间变得快,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
过去的爱情有专一的深情,现在却时刻担心另一半劈腿或见异思迁;过去的爱情有恰如其分的慢和回味,如今却夹杂着时间在我们身体上飞驰前行,所有回味都被一键删除;过去的人有牺牲和爱人如己,如今的爱情却敌不过现实和金钱,甚至还有人说谈感情伤钱。
《新周刊》曾经做过一期主题,主要关注新中国60年婚恋观的流变。文章里说,上世纪40年代的人相濡以沫,50年代的人并肩革命,60年代的人郎心似铁,70年代的人则忙于柴米油盐,80年代的人从浪漫回归日常生活,而90年代的人在开始摸索新的爱情知之道。
因为当代的爱情正面临物质和虚荣的挑战,内心深处的幸福越来越难得。正是因为如此,过去的爱情才显得那样美好。
如今,这些文字出现在一本叫《人生太难,只能相爱》的册子里。生活经验多了几年的你,再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忽然觉得很有道理。
一对结婚已经60年的夫妻回忆爱情的经过时,称两人现在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跑不了你,也跑不了我。夫妻俩坐火车去女儿那过年,行驶的火车上,妻子发短信问上铺的涨幅,你爱我吗?上铺的老头立刻回复:当然。这便是那一代人心目中最好的爱情。
五十年代的爱情,或许和一把红色自动伞有关。一对夫妻恋爱一年之后,发现父母反对他们之间的爱情。后来,丈夫买了一把红色自动桑给她,希望不管有多困难,她都能对着一段感情执着,因为有这把伞为他们遮风挡雨。26岁那年,这位丈夫终于娶得美人归。
七十年代的人心目中的爱情,用“一心一意,一生一世”来形容非常贴切。那个年代的人,在恋爱的年纪里,诱惑开始增多,但是对于爱情的美好想象依旧存在。他们醉心于文艺作品里的爱情,情书成为传递感情的最好媒介,哪怕两人相隔千里,彼时痛苦,后来回忆起来也是美好的。
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爱情已经从浪漫逐渐转移到日常生活当中。他们的浪漫可能起始于网络或者校园,但最终因为物质的压力开始变得琐碎。于是很多人开始选择勉强接受,而维系感情的关键在于“一心一意不被诱惑”。日益沉重的生活负担,让爱情只能在逛超市或者上班前的吻别中发酵浪漫。
到了“90后”一代,则认为爱情不过就那么回事。一位1991年出生的姑娘说,她理想中的爱情是两个人相互信任又彼此独立,就算分手也要姿态漂亮,到老到死仍然能够相互欣赏。而琼瑶剧里的死去活来,天崩地裂,让她觉得厌恶。或许是这代人接触爱情过早,又或许是当下的诱惑太多,让他们再也无法期待美好的爱情。
所以,在摆脱新鲜之后,很多人宁愿欣赏过去的爱情,或者迷恋别人的爱情。当有明星宣布在一起时,他们选择相信爱情;当有劈腿或者婚外情的事情发生时,他们再也不相信爱情。以过去的为美,以别人家的为准,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够遇见爱情。
不过,在这个跨越60年的婚恋调查中,《新周刊》还是发现,理想的爱情从未改变模样——我认同你,我珍惜你,我信任你,我爱你,全心全意。
所以,对于爱情,正如我在一篇文章中所说,无论现世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去追求,但也要有勇气承担空手而归的结果。毕竟,人生太短,只够相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