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笔记整理:
主题
相信本自具足,余生不慌,只管给予,从未匮乏!.本自具足,不是外得
刘老师说:
懂得很多道理,不践行,依然改变不了生活和命运。唯有践行,去经验,去真正体验个中滋味,才会真正得到。
一、本自具足,不是外得
你得到的,从未在外面能得到。
你,才是自己真正的老师!
他人给不了你不认可的,即使你听到。
他人给不了你不践行的,即使你知道。
智慧在内,他人说的,你若受益,也只是来自于你内在本有的,此时与他人所言产生共呜。
本自具足,从不是在外面得到。
所以说,本无所得。
确信本自具足,太重要啦!
二、本自具足,不离方寸
确信本自具足,是不是个好消息?
我们的心本自具足,只是它被妄想覆盖住了,一点光明也显现不出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见地,不然,我们的努力就等于白费功夫。比如说我们要挖掘宝藏,首先要了解清楚这里确实有宝藏,这样我们才能进行挖掘。否则,挖了半天什么也没有,那不是白费劲吗?
——净慧长老
因此我们一定要明白,百千法门,同归方寸;百千法门,不离自心;离心无别佛,离佛别无心。所以“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河沙妙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十力、四无畏,一切胜妙功德,总在心源,不离自心。学禅要从“戒定慧”三学起修,一切戒门、定门、慧门、神通变化,像这样的一些功德智慧,我们本自具足,也都不离“方寸”。
——净慧长老
引用这段话,只是想让大家生起信心,相信本自具足,不离方寸(不离自心)!
本自具足,不离自心。
相信自己,
天生具有享受喜悦、富足、丰盛的权利!
你可以过你想要的人生,
你可以活出你想成为的样子,
你拥有本自具足的一切力量,
你是你世界的编剧、导演和主演!
三、回归源头,你有无限的创造力
我是我世界的创造者,我是我世界里的王,我具有全息宇宙的所有能力,我具有无限的创造力!
对此,请按确认键!
四、只因设限,变得有限
案例一、
古代翻译经师鸠摩罗什大师小时的故事:
为什么他没有动念的时候轻易的举起来了,一动念头,就不行了?
亲荷感言:
若不设限,可以创造无限。
一旦设限,就会变得有限!
案例二: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个男孩17岁时因小儿麻痹陷入瘫痪,50岁以后病情恶化,一直坐在轮椅上。常人可能会抱怨命运的不公,但他很快就接受了这场灾难。接着他开始向自己的潜意识寻求帮助,想要身体恢复健康。跟着潜意识给他的一个又一个指引,他的身体一个又一个部位奇迹般地康复了。
神奇不?
与潜意识沟通
第一次,医生说他“活不过明天”; 第二次,医生说他“永远站不起来”。最后,他不仅站了起来,还在一个夏天,靠一艘独木舟、简单的粮食和设备、一点钱,独自畅游了密西西比河。他就是享誉全球的催眠治疗大师、短程策略心理治疗的鼻祖——米尔顿·艾瑞克森。
潜意识中,藏着一切资源!
五、只管给予,从未匮乏
我们知道每一个生命本自具足,本自具足的生命根本不需要从外面往里拿,付出将是生命的第一需要!
——刘丰
怎么解除内在匮乏的限制?
理观:相信本自具足
事修:全然敞开,全方位分享,慷慨有爱地给予
理事圆融,缺一不可。
B.亲荷调频能量语:
1.亲荷调频能量语:
匮乏是假象,本自具足才是真相。
匮乏是乌云,不是我;真我是太阳,自带光
芒!
与真我合一,不给小假我按确认键。
如果你跟太阳说:你别发光了,太阳能做到吗?
太阳说:臣妾做不到呀
我们本就是光,不需借谁的光,无需向外抓取。
发光,给予就是我的天性!
对此,按确认键!
给予就是我的天性,给予,是自然而然的事,无需费力!
2.用冥想和自己对话,与内在智慧连接,找到深层因
3.刻意练习:全然敞开,全方位分享,慷慨有爱地给予!
案例:
近日,日本一个小县城的口罩也断货了。工作人员在空空的货架上贴了个纸条,来自著名诗人相田光男的诗:
没有不停的雨,天一定会晴。
互相争就不足,互相分就有余。
C.快乐回向:
愿我们共学共修以及今天所有突破转念升级的能量汇聚成光,愿此光向外辐射,辐射到整个宇宙中所有有生命的地方,愿所有生命皆能享受到升级的快乐,并走向终极自由!
再回向给你突破营的个人目标及所有伙伴,愿大家21天突破目标顺利达成。
D.作业:
第一天游戏体验:相信本自具足,余生不慌,只管给予,从未匮乏
功课:
写升级日记:
请带着“本自具足”的信念去给予,觉察你给予时内心的感受(或许会有小假我冒出来),记录下来你的突破。
可尝试使用亲荷调频能量语
我的升级日记:
自我觉察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我大约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把这两天突破营学习中的内容,通过简书进行了疏理。老师布置的作业按时完成了。目的有二,一是求个资料完整,便于日后查阅′和应用。二是也愿意在平台上分享,为有需要的伙伴提供些方便。
真实感受:
加入亲荷突破营学习,态度是端正的。学习是认真的。在学和做的过程中体会到施与受是快乐的!
内在突破:
在分享.利他.信念上有实破。
以往,对于涉及分享,打卡,互动,赋能等方面的事,我很少參与和过问。微信回复也经常不及时。认为无所谓,与我无关等。这两个月,我在管理三味书屋经典诵读打卡群的过程中,明白了老师在讲课中,为什么反复强调并要求”我们都要做吃苹果的极致践行者“。不做不知道,做了体会到它的艰辛。反观自己,才能感悟到问题所在之处——信念上有偏差,实践让我颠覆和纠正过去的认知和做法,转念,让思想快速入正轨。这就是我学习中体会到的一点小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