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看书写字的文青,我每周保持一本书的阅读量,每天保持一千个字的创作。我爱写作,把它当作“事业”,几乎用百分之百的心力在经营。因为喜欢,这十几年来,我尝试过在很多平台写作,也成为“红袖添香”“公众号”““百家号”的大V。上传一篇文章也会获得上千的点赞,会得到粉丝们打赏。但实事求是的是,作为一个写稿佬,靠着可怜的打赏实在养活不了自己,而出版一本书绝对是一个靠钱支撑的梦想。于是我只能向生活屈服,每天人模狗样、朝九晚五去上班。我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没有办法,那才是衣食父母,只能轻叹一句:工作是我的老婆,写作是我的情人。我的身体离不开“老婆”,内心却深爱着“情人”。
理想与现实充满悖论,执着与放弃一念之间,这种现象存在于广大文艺创作者的身上。他们并不是没有读者,而靠卖字确实养活不了自己,就连著名作家严歌苓曾说过:
作为写稿佬,我是靠卖字为生的这么一个人。比如我写《陆犯焉识》,我花了很多钱,要去青海体验生活,要花钱去开座谈会,把劳教干部什么的请来,然后我要找人陪同我,我要找很多关系来了解这些故事,很多时候是不计成本的。去了日本三次,我要请一个会说日文会说英文的一个翻译跟着我,翻译每一天都要150块美元。然后我们还需要住,需要生活。那个时候我在想,如果《陆犯焉识》这本书印十万本的话,成本正好和我的这个收入是差不多打平的。
严歌苓的话无意映射到一个文艺创作者的现实,我们大多数人很难拥有严歌苓的才华,就更别提把大量金钱花在写作上的勇气。所以我敢开诚布公地说当今文艺的陨落、文化的衰竭、文人的没落,很大程度与中心化平台(如出版业)主导有关。
很欣喜发现Ulord这个平台。Ulord——数字内容分发的后起之秀,致力于打造一个开放、平等、尊重创造的区块链互联网平台,联通作者与读者,通过P2P模式更加精准地打通作者和消费者的对接。
Ulord平台是对传统中心化平台的颠覆,通过开展创造性的工作为内容分发搭建一个完整的生态,作者可以在这里创建各种各样基于内容的去中心化应用,比如视频、音乐、图片、文字、代码、动漫等,并且自行掌握作品在传播过程中的版权定价。作品上传后,读者只要在Ulord平台上交易,支付给作者的每笔费用都会即使到账。去除中间商,Ulord平台是区块链技术与P2P分布式服务完美融合起来,搭起作者与读者的“伊甸园”。
我对区块链研究不深,也没有作为一个投资者把它作为数字货币增值、保值的工具。Ulord平台吸引我,仅仅是因为它真正的价值,从网络到现实,从梦想到成真,我希望Ulord平台成为广大文化人的“造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