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罗博士解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此句独立,后世并入此章)

天地不言仁(不把“仁义”放在嘴边,不标榜“仁义”),滋养万物,对万物不索取回报;

圣人不言仁,为百姓做事,但对万物不索取回报。(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做的狗。)

天地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对百姓一视同仁,并不是天地和圣人没有仁义之心让万物和百姓自生自灭,而是不标榜自己多么仁义,大家尊重我,但是我不在意这个尊重,我不需要真正的回报,只拿“刍狗”做做样子就好。

启发:您在日常生活中为别人做事时,标榜自己仁义么?要回报么?如果您所负责的,就是遵循你的内心,您觉得值就去做了,不要在意那个虚幻的回报,就把它看成是草扎的狗一样,为自己的心负责为大家做事的话,这便是通达世界道理之人。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天地之间,好像橐龠一样,中间是空的、虚的,但却不断地运动,不断地往外出东西。

囊:一头开口;

橐(tuo二声):两头都开口;

龠(yue四声):管道;

橐龠:皮囊做的风箱、鼓风机。

在此句中,老子是在形容道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老子为何一再强调“道”的空性?

第一,的确这是“道”的状态;

第二,老子但凡讲“天之道”,都是为了讲“圣人之道”,告诉管理者要把自己放空,越不想着自己捞取,就越能造就这个世界的“有”,你所创造的成就就越大。

如果我们老百姓能按这样做,会很少纠结,气血会更加通畅,身体  会更健康。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到处去探求万物是没有尽头的,不如回到事物本质中心,向“道”靠近,找根本原因,了解“道”运行的法则,你就了解这个世界的秘密了。(闻:探求)

领导者应该从根本上放下追求自我名利欲望。如果你能放空自己,不为自己的名誉地位捞取,而是为大家做事,你的百姓就会越有,越幸福,越愿意追寻你;如果你越追求外在的术,越追求越迷乱,越不得员工支持,这就是空和有的关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备注: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被认定是最接近老子原版《道德经》的,特别是甲本(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通行版...
    果然是果然阅读 991评论 3 6
  • «道德经»第五章 明道须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
    艾润芝阅读 563评论 0 1
  • 道德经第五章 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
    道临天下阅读 1,221评论 2 4
  • 杨矗 一、原文 第五章天道非“人道”(题目为学而观复所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
    学而观复阅读 5,263评论 2 3
  • 晚安 我说的全都是气话 我最怕你不要我 我就是小心眼又爱面子 我最见不得别人和你在一起 说喜欢你都不行 多看一眼...
    Tomboy_w阅读 201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