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十一点半,陈默启动了最后一班公交车。雨水在挡风玻璃上蜿蜒成河,路灯的光晕在水流中扭曲变形。这条贯穿城市的7路公交线,他跑了整整十二年。
“师傅,等等!”
一个浑身湿透的年轻人拍打着车门。陈默按下开门键,看着水渍在那人脚下汇成一摊。
“这么晚还下雨,怎么不打车?”
年轻人擦着眼镜:“最后一班了,错过就得走两小时。”
车辆驶过霓虹闪烁的街道。乘客突然开口:“您相信人有前世吗?”
陈默透过后视镜打量他:“为什么问这个?”
“我每天都在这个时候坐这班车,”年轻人说,“每次都有种奇怪的熟悉感。特别是经过平安巷时,总觉得那里不该是现在这个样子。”
陈默的手微微颤抖。平安巷,三年前已经被拆迁改造。
“平安巷口有棵老槐树,”陈默轻声说,“树下有个卖糖炒栗子的摊子,总是亮着一盏昏黄的灯。”
年轻人猛地坐直:“对!我总记得有个穿蓝色工装的人,在树下等人……”
雨声忽然变小。陈默踩下刹车,公交车稳稳停靠在废弃的站台前。这里原本是平安巷站,三年前就取消了。
“到了。”陈默说。
年轻人望着窗外黑漆漆的工地,脸色苍白:“可是这里已经……”
“你要找的东西在第三棵槐树的位置往下挖。”陈默递给他一把雨伞,“小心别淋雨。”
第二天,新闻报道:建筑工地在平安巷原址挖出一个时间胶囊,里面装着二十年前一群毕业生的梦想信件。其中一封信写着:“致二十年后的我:如果你还记得每晚在槐树下等我的约定,请对公交车司机说声谢谢。”
雨夜,那个年轻人又来了。这次他手里拿着一封发黄的信。
“您就是那个总在树下等信的公交车司机,对不对?”
陈默望着空荡的街道:“我等了三年,终于等到一个能看见原来那个站牌的人。”
原来有些站牌,只有相信奇迹的人才能看见。而最后一班公交车上,载着的从来都是那些不愿意消失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