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说什么是社会评价体系。比如当你要回答那个经典的哲思问题「我是谁」的时候,绕来绕去,你都离不开社会评价体系。它是来自他人和群体的评价,是一个社会环境,它影响人、塑造人。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外界肯定性的评价。这不难理解,这是人的天性。
每个人在社会中,都面对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比较,有比较,就有高下、有评价。这像一把尺子,在人的心里划下刻度。但有一个很棒的建议是说,你要拥有多把尺子,即,多元社会评价体系。
只有一把尺子的人,是危险的。比如自杀的博士生,当他只有来自导师的评价这唯一一把尺子的时候,他对自己的认知是扭曲的,从而导致错误的行为选择。再比如清华北大也同样有沉迷游戏的大学生,他们在进入高手如林的环境之后,出现了扭曲的自我评价。
如果能拥有一个客观、理性的多元评价体系,年轻人将少走许多弯路。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认识到这个问题,也都会活得更明白、更自如。
这个建议是:4+3结构:
你要拥有4个核心评价体系。
它们应该是长期的、稳定的、短期内较难舍弃的评价来源。它可能与你的兴趣有关,也可能无关。往往以3年甚至12年为单位。它们对你来说很重要,你的自尊反馈都来自于这里。
另外你还需要3个配套评价体系。
它们是短期的、可以变化或舍弃的、与你的兴趣有关的评价来源。更换期限随心而定,3个月、6个月、18个月……它们往往能够制造生活的惊喜,也更容易帮你建立弱联接、乃至遇到贵人哦。人生有很多事值得大胆尝试一下,失败了没有关系,比如给自己3个月的时间,去体验一个运动项目,看看自己有没有成为优秀选手的可能性;或者去体验一份心仪已久的工作,等等。很多人碰到这种问题时,纠结太久了,纠结成一辈子的问题,浪费很多时间,错过很多机会。
比如我自己,我的4个核心评价是:父母、爱人、子女、合作伙伴。3个配套评价是:运动与体能、断舍离、文学与艺术。
比如大学生的核心评价体系:父母、老师、同学、男/女朋友?如果你的大学没那么理想,对你来说太容易或者太难,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你可以选择主动放弃来自大学同学的评价,跳出那个圈子。光是想到这一点,你对自己的生活是不是就已经明朗许多?
好啦,开动脑筋,写下你的多元社会评价体系吧!
后记:
我由这一概念,进而做出一些联想,就像灵感,简单记录如下:
小学、中学里,总有受老师冷言冷语的孩子、被同学敌对孤立的孩子,这些孩子,迫切的需要其他多元维度的尺子,去抚平被极端放大的波动,帮助他度过心里难关。
幼儿教育中,也要引入这一概念。有句名鸡汤说,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而只有母爱是为了分离。幼儿对母亲的依赖,是与生俱来的,那是他的生存本能,导致他对母亲的反馈格外看重,母亲的评价可能是他这个阶段唯一一把尺子。而当孩子长大一些之后,做为母亲,绝不能“剥夺”孩子拥有多把尺子的能力,即使是用“爱”的方式(这个点先不展开说,这是个不小的话题)。不仅如此,母亲还应该有意识地创造多元评价的环境、训练孩子去感受多元评价、建立属于他自己的小小的评价体系。这样长大的孩子,可能不乖,可能主意正,但那是他自己的生命力,无比珍贵、亦无可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