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想做“聪明人”的普通人!?

傻与精就一觉之差?

最近跟女儿在处理她学校的事务之中,讨论了一个蛮有趣的话题,假若可以选择,你会如何挑呢?

聪明人:需要动脑思考(Think)

普通人:只需简单反应(React)

我一直认为懂得“思考”是人之为人,成为万物之灵的独特天赋。 而在人群之中懂思考,会行动的人,往往就有更多的机会成长与进步,能在人生路上掌握到更多的选择权。

但女儿的回应却让我感觉到意外,她居然选择了普通人,原因是因为她不希望“思考”,因为思考让她“烦恼”,烦恼又会让她“郁闷”,这就是对她而言的一种逻辑链条。

或许真的是时移世易,我在她的年纪,想的是如何超越同侪,成为人生赢家,但到了她们这一代似乎「躺平」才是硬道理。

科技的进步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顺畅,整个人的生活基本上没有什么“痛感”。 就以购物为例,已经真的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全球购。

通过社媒触动购买意欲、搜索引擎搜集资讯、电商提供各式选择、后续的付款、客服及送递环节全部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生态圈,而她们确实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

其实让生活便利、环境舒适一直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所在,但这过程其实也暗地里将人的差距不断拉开,就按照如下两个闭环分叉:

1)满足现状
提供价值 → 安逸生活 → 满足现状 → 不思进取(80) → 安逸生活
2)不断迭代
提供价值 → 安逸生活 → 满足现状 → 力求完美(20) → 提供价值

其实做普通人有啥不好嘛?

没有什么不好,因为人的想法是自我价值判断的尺子,所以只要能处理好自己的“三观”,做什么人都没问题。 但有没有察觉我们的幸福感往往跟别人的肯定与反馈成正比呢!

其实人越大就越能感受到被认可的魔力,同时它也会塑造人的观念。 到了某个特定时间或许她就没法再容忍自己的平庸和普通,这其实就跟欲速则不达的“化蛹成蝶”过程一个道理。 人生其中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必须学会「做时间的朋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