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办公室的地板上投下一片金色的光影。林清凝视着屏幕上的PPT,思绪却早已飘向了家里的客厅——那张破旧却温暖的沙发上,女儿正用稚嫩的声音唱着幼儿园刚学的歌。
清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部门经理,这份工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与晋升的机会,但也意味着无尽的会议、报告和加班。自从生下女儿后,家庭的责任让她的时间更加捉襟见肘。
最近,公司内部竞争激烈,总部新开了一个海外项目,名额争夺战如箭在弦。清是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之一,但一旦接下这份工作,她将必须赴外地工作两年,错过女儿成长的关键时光。
“清,这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同事晓玲在午餐时说道,“海外项目不仅能让你的职业发展更上一层楼,还能拿到比现在高两倍的薪水。”
“确实不错。”清随口应和着,却没有多说什么。
晓玲见状,忍不住低声劝道:“你想清楚,这次机会要是放弃了,之后你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跳板了。”
清点点头,却忍不住想起女儿前几天的一句话:“妈妈,你可以多陪我玩一会儿吗?”那是她准备加班前,女儿拉着她衣角问出的请求。当时她拒绝了,转身离开时女儿低垂的眼神一直刺痛着她的内心。
晚上回到家,丈夫顾然也聊起了这件事:“海外项目听起来确实诱人,不过,你打算怎么平衡?”
清看着他,半晌没有说话。
第二天一早,清如常匆匆出门,却忘记了带重要的文件,只好折返家中取。当她轻手轻脚推开门时,听见女儿稚嫩的声音从客厅传来:“奶奶,我梦见妈妈陪我去公园了,我们还一起吃了冰激凌!”
“妈妈工作忙,不可能天天陪你。”婆婆的语气不善,带着几分责备,“她那份工作,挣得再多又有什么用,连孩子的童年都看不到。”
清心头一紧,站在门外没敢进去,直到女儿轻声问道:“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
那一刻,清几乎想立刻冲进去抱住她,但她忍住了,转身离开时,眼眶已湿润。
一天夜里,清独自坐在书房里翻看女儿的成长相册。第一张是她出生时的小脸,眼睛紧闭,脸庞红扑扑的。第二张是她学会走路时跌跌撞撞的身影……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太多的记忆,而这些瞬间她参与的并不多。
手机屏幕亮起,是公司的邮件催促她尽快给出决定。她点开邮件,反复阅读那些诱人的条件:更高的薪水、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还有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她将目光投向书桌角落,那是女儿画的一朵绿玫瑰。孩子说,它是希望的象征。
“如果我去追求这个所谓的希望,那她的希望会不会因此破灭?”清心中一阵刺痛。
清把自己的困扰告诉了闺蜜苏倩,后者沉吟片刻说道:“清,你有没有想过,所谓的‘牺牲’是不是你自己放大了?工作能带来物质上的保障,而陪伴未必只能靠时间堆积,关键是质量。”
“质量……”清低声重复着,“可当她需要我时,我却不在她身边,这种遗憾怎么算?”
苏倩摇摇头:“清,你是个好母亲,但你不能用自责去衡量爱。这次的机会不单单是为了你,也是为了她能过得更好。只要有心,距离不会成为阻碍。”
这番话让清陷入沉思,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内心的焦虑。
最终,清还是选择放弃了海外项目的机会。不是因为她不想追逐梦想,而是她明白,此刻的她,更想陪伴在女儿身边,见证她成长的重要瞬间。
她向公司递交了申请,希望能参与本地的另一个项目,虽然挑战性不如海外项目大,但也足够发挥她的才能。
那天晚上,她把决定告诉了丈夫,顾然握住她的手说:“清,我知道你内心的挣扎,不管你做什么选择,我都会支持你。”
几个月后,清和女儿一起参加了幼儿园的亲子活动。女儿高兴地跑到她身边,递给她一朵用彩纸折的绿玫瑰,稚嫩的声音在阳光下响起:“妈妈,这是我折给你的,希望你每天都开开心心!”
清抱起女儿,阳光洒在她们身上。她看着手中的绿玫瑰,仿佛看到自己内心的某种平衡在慢慢绽放。
有些选择看似放弃,实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