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5月21日左右,安排最后一周工作的时候,正在为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内容着急,想着可以找一些儿童节的素材吧,猛然发现,儿童节就快到了,若不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似乎都忽略了这个对两个孩子来说专属的节日,实在惭愧 。
次日,荣城(大宝)提醒我:“妈妈,儿童节快要到了哦,你别忘记了哦。”除了提醒,他还提出了他想要玩具。
一边想着要给孩子一个有点仪式感的节日,另一边又不想买他想买的那个礼物。而这个礼物买得并不顺利,似乎还给我带来了一些反思,如此小的一个事情,如何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先从买&不买的自我纠结开始。
01
他想要的玩具是一辆电动坦克,价格超出了我通常给他买玩具的价格范围,面对孩子的需求,我有些不情愿,一方面觉得电动遥控玩具是“笨”玩具,通常的玩法不需要他怎么开动脑筋,还有就是受他过去对遥控玩具的对待方式,通常玩个两、三次就“身首异处“了,觉得这个投入不划算;另一方面,近期缴4个人的商业保险,妹妹续早教课,准备下半年的装修,爸爸生病住院......各种经济压力,真想把每一分钱都花得洽到好处。
当我把自己对他买玩具的看法,以及近期没有这个预算的想法告诉他的时候,他提出来自己出一部分钱......我下意识的拒绝了他,觉得既然送礼物,肯定不想花他的钱,也没有调整好自己状态。
脑海里出现了自己小时候的一个场景,我大概5、6岁的样子,有一天听到有卖冰棍的路过(下乡叫卖),特别想买一根,妈妈无论如何不给买,我想用自己的钱买,妈妈不同意;爷爷看我很难过,就说他给我买,妈妈依旧不同意。我不记得当时自己有没有哭,后来发生了什么,可这个场景是儿时记忆中特别深刻的画面之一。
一边回忆着,心情慢慢变得有点低沉,我回到卧室。
他看到我没说话,接着说:“妈妈,其实不买玩具也没有关系,我也不是非要买,你不要难过。”
“妈妈没有觉得难过,妈妈也不是不愿意给你买玩具,也许是最近的生活与工作的压力,让我状态不是太好。”
“那我其实可以买一个便宜一些的玩具......“
看到孩子这般懂事,心里觉得更难过了,千金难买心头好,虽然他的玩具也不少,但也没有特别过分,而且能玩玩具的时间也就这么十几年而已。
我慢慢意识到,其实是自己的信念在限制自己。为什么那就是”笨“玩具呢?如果他选的是乐高,我还会拒绝吗?不会。所以是因为价格的问题吗?也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在限制自己,真的是最深的记忆里,藏着生命的隐喻吗?我在把自己儿时的体验投射到孩子身上吗?
点开他在我手机上的收藏,讲真,如果我是男孩,我也会喜欢这个玩具,毫不犹豫,我给他买了他选择的玩具,本打算给他一个惊喜,怎耐他一直问我,要不买一个这个?要不换为那个?总之非常的坚持......在我耗不过他承认已经买了,他就每天期盼着可以快些回来!
02
妹妹的礼物就不用费什么心力了,也没有打算买特别贵的玩具,正好前几天买了一个几和图形对应的小木板,未打算当做礼物,正好赶在这个时侯,就冒充一下礼物吧,可是那个礼物实在太少,就把近期买的益生菌装在盒子里,假装挺大的一个礼物。
03
5月30日,哥哥学校开始组织“六一汇报演出”,6:30赶到学校给他及同学们画了一个很夸张的妆,遂赶回公司上班,本打算“六一”当天再给孩子送上礼物,索性就在这一天,让孩子彻底过个节日。
一封书信,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交流方式,我们都还挺习惯这样的方式,以前他也会给我写,寥寥几个字我也觉得很开心,近期很写了。
礼物可以轻,准备的份量要重,加入了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倍受重视。
早早的下班,亲手把礼物递交到孩子手上,与他们一道开心与欣喜。
04
以这个节日为起点,希望自己可以慢慢学会放下限制性信念,慢下来,听懂孩子,真正的了解孩子,感受他的开心与欢乐,痛苦与悲伤;放下用自己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爱好,评判孩子的一切,以孩子的角度出发,也许想法会全然不同;孩子不是一个未长大的大人,我也是一个未完全成长好的妈妈,但我是一个不断在反思,自我成长,会让自己更靠近一个合格的妈妈。
儿童节,让6月有了特别的意义,用心的对待每一个日子,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陪伴孩子,让爱同行。
“没有经过检讨的人生不值得活。“
--苏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