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 | 古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古汉语通论(四)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一个词往往不只具有一个意义。当它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的时候,其中应该有一个是本义,另外还有一个或一些引申义。

本义

词的本义 ,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也就是从记录这个词的汉字的结构上所反映出来的并在古代文献用例中得到证明的含义。注意:词的本义不一定是它的原始意义。

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 ,是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引申是造成一词多义的原因。
词义引申的总趋势: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
举例:


  • 本义:向北的窗户。 说文:向,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诗曰:塞向墐户。(塞好朝北的窗子,用泥涂好柴门。)
    引申:朝北的窗户 → 朝着,对着。


  • 本义:路,道路。说文:道,所行道也。从辵(chuo4),从首(首声,朱骏声订正)。一達谓之道。辵,表示走路。 诗经:道阻且长。
    引申: 道路 → 道德标准的途径。《论语·里仁》:朝闻道,夕可死矣。 道路 → 正当的手段。《论语·里仁》: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 本义:治玉也。从玉里聲。(《说文》)
    引申:治理,肌理,道理


  • 本义:早晨。朝(zhao1),旦也。(《说文》)
    引申:早晨 → 早上拜见尊长,朝(chao2)见,朝拜 → 朝廷 → 朝代


  • 本义:人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
    引申:本原,第一。

  • 適(适)
    本义:到……去。《莊子·逍遥游》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 本义:牲畜的圈
    引申:牢房


  • 本义:城墙
    引申:城市

二、怎样分析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1. 怎样分析词的本义(分析字形,徵于文献 )
  • 分析字形
    分析词的本义,主要是凭字形(小篆及其以前的古文字形体),分析字形,能说明字的本义,从而有助于了解词的本义。

  • 探求语源
    从假借字,语音形式等方面着手。

  • 文献
    参考古代的文献资料。

  • 斤 本义:斧头。《说文》:斤,斫木也。象形。《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
  • 戒 本义:警戒。《说文》:警也。从井戈。持戈以戒不虞。
  • 牧 本义:放牧。《说文》:养牛人也。
  1. 怎样分析词的引申义
    引申义有远近之分,近义引申指直接引申义,远引申义指间接引申义。
  • 直接引申义:直接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 间接引申义:从引申义继续发展出来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

词义的引申和词义的更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词义的更替是指某词在产生新的意义的时候同时排斥了旧的意义。
词义的引申是指某词产生了新的意义以后并不排斥原始的意义。

词义的更替举例


  • 本义:小腿。说文:脚,脛也。
    今义:足。

引申义和假借义

假借义是由于“本无其义,依声托字”(朱骏声)而产生的,假借义和本义是不相干的。

本义 假借义 引申义

  • 本义:用手拾,拾取。诗经:九月叔箕。
    假借:伯仲叔季。叔,假借字。语音,叔与少双声,表示少,年少。
    引申:叔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