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环境”是罪魁祸首么?

【传说中的“语言环境”】
随机抽100个人做调查,问:“你认为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可能的答案中,“因为我们没那个语言环境啊!”这个观点一定会占相当大的比例。

这个答案的吊诡之处在于,它似乎具有天然的正确性——我们是中国,不是英国不是美国也不是加拿大,人家英语是母语,我们不是,所以学不好很正常,这还用说么?

这个敷衍的说法并不能令一个研究者满意——”语言环境“如果是主要原因,那么它的定义是什么,充分性和必要性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我搜了一下“语言环境”这个关键词,维基百科中不存在,百度百科倒是有,但我不准备贴出来,因为会导致很多人直接把我这页面关了。

其实有没有专业定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大多数人心中是怎么认为的。

【无所不包的“语言环境”】
通常来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环境”这个词,都是指自然环境,如下图。

美丽的自然环境


受这个常见意义的影响,我们会倾向于认为“语言环境”是外界的事物。例如一个人在美国生活,我们认为他(她)身处语言环境之中,这个环境可能是广播、电视、网络、邻居、朋友、学校、路边的指示牌、超市里的标签、还是学校里的老师……

但如果说“语言环境”是上述事物的集合,那么这个概念就没有价值,一个什么都是的东西通常什么都不是。大而无当的理解对我们解决问题并没有帮助,就好比一个人说缺东西结婚,你问他缺什么,他说我缺房子、票子、车子、好工作、微波炉、电饭煲、厕纸……那么你一定会很想揍他,这些东西有影响么,可能有,但有了这些东西就一定能结婚么,也未必。事实上他缺的是一关键的人,具体说是一个愿意嫁给他的姑娘。

缺的是一个新娘

同理,即使一个人身处大美利坚,也不一定能习得英语,赴美多年仍然说不好英语的也大有人在。那么范围广大无所不包的“语言环境”,意义又在哪呢?当然,这里并不是否定所有外界因素的作用,就像并不否认房子、车子等在一个人结婚中起的作用一样,但那些毕竟不是决定性因素。

【语言习得中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在语言自然习得中,决定性因素到底是什么呢?

这里请大家回想一下前文说过的“一个家长,一种语言”(OPOL)策略,说的是父母对孩子说不同的语言,那么孩子就会自然成为一个双语者。这个现象是毋庸置疑的,从几万年前语言诞生起一直到现在,有不计其数的孩子通过或正在通过这种方式成为双语者。那么在这种模式下起作用的是什么?是所谓“环境”么?当然不是,无数的案例都证明让孩子自然习得一门第二语言,只需一个父母就够了。

习得任何第二语言 只需一个父母

那么,对于儿童来说,自然习得语言这个过程,就和一个人成家一样,外界因素会起作用,但根本上来说,起作用的是一个关键的人。这里的关键人,不一定必然是父母,实际生活中可能是祖母、外公、菲佣、保姆或其他家庭成员等,父母只是最典型最常见的情况。

这里我用儿童自然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来简化问题,方便分析。实际上对成人来说道理是一样的。我们如果仔细分析前面说过的直觉意义上的各种“语言环境”——电视、邻居、同学等等,我们会发现真正起作用的因素,还是存在于人与人的交流之中。

所以,开头的问题“你认为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在通过一篇篇文章逐步展开,但可以肯定的是,绝不是什么“语言环境”。

其实“环境”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是起了作用的,只是原理可能与你所想不同,在下面的文章中,我将为大家揭示其中的奥秘,敬请期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语言与精神分析 四川大学哲学系 霍大同 第一讲 1999年3月1日 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题目,我准备讲的课的题目是“...
    团的花园阅读 5,545评论 0 19
  • 这城市下疯了雨 再过八分钟,凌晨两点 闪电照亮乌云 在天空写下深刻的疤 醒目得像一刹那的回忆 一次指尖的触碰 一场...
    斯坦胡杨阅读 641评论 0 1
  • 露西亚是比赛活动中临时找来的女孩,动漫展上奇装异服的一群人中,她显得有些安静,身旁一波波等着揩油的宅男,眯着眼睛打...
    山亭夜宴阅读 368评论 0 4
  • 喜欢沉默,或者说是习惯了沉默。 某种程度上说,个人觉得人本就该保持沉默。作为一个人,本来就该具有分辨和分析的能力,...
    ALoSer_Beast阅读 914评论 0 0
  • 今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写作业,我很开心,写完作业我发现我非常的饿,妈妈说吃点水果吧,可我想吃炒米饭,妈妈说明天再吃,...
    添添的日记阅读 320评论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