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饭后,全家在客厅聊天,女儿自然是其中的焦点。这时她搬出一个我从来没见过的小板凳坐下,让我们开启这样一段对话。
爸爸:“宝贝,小板凳哪来的呀,爸爸怎么没见过?”
女儿:“奶奶给我买的。”
爸爸:“奶奶为啥给你买小板凳呀?”
女儿:“因为我听话,奶奶奖励我的。”
爸爸:“你都怎么听话了?”
女儿:“我见到老师主动问好。”
爸爸:“哦,你真有礼貌,点赞。”
女儿:“我听话,奶奶什么都给我买。”
爸爸:“那你怎么感谢奶奶呀?”
女儿:“等我长大,我给奶奶买衣服,买鞋子,买好吃的,买车买房......”
童言无忌,女儿的话逗得全家都开心,当女儿许诺给全家人都买好多东西后,每个人都心满意足。
不过我却隐隐的担心,因为最近学到一个概念,得之这种思维方式是一个陷阱。家人当然不会真的指望未来孩子真会兑现这些承诺,只认为孩子心里有自己的地位就好了。但实际上是孩子仅用几句不用兑现的承诺,就讨好了每个人,而且他们说话的那一刻,自己脑海里真的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下一秒,这句话就被忘在脑后了,上一秒的诺言就成了空话。而对于怎么感谢奶奶,一个拥抱或者感谢要更实际的多。
这种思维陷阱成人也是经常会陷入的,比如曾经的海誓山盟,比如年初的减肥计划等等。
其实这怪不到我们头上,我们之所以会陷入这样的思维陷阱,其实是大脑进化的缺陷。人的大脑分为三层,控制人理性分析的是大脑皮层,不过它太过耗费能量了,所以常常偷懒,让快捷方式的爬行脑代替它做决定。我们那些说出去的话,绝大多数都没有经过理性分析,之所以加上一个“未来”这个期限,就意味着现在不用劳动和付出,大脑皮层就可以省下能量。至于以后,那就等以后再说吧,诺言就是这样变成空话的。
当我们认识到这种思维陷阱,就可以理性的避开它。有人说不要轻易承诺,这只是逃避而已。真正好的应对策略其实是每个诺言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把这种思维模型固化在脑海中。
当然,成人的大脑都会偷懒,让孩子自己认识到这种思维模式就比较难了。不过孩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可塑性强,家长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固化这种模型。
一,避免诱导孩子跳入陷阱
很多时候,成人都是认识不到这种思维陷阱的,和孩子相处时,还会无意识的拉孩子跳入陷阱。比如孩子面对一些问话时,不知道如何回答,家长就会帮助制造答案,让孩子回答。
“等我长大,我就能赚钱给妈妈买东西了”
“等我长大,我就不用爸爸抱了”
“等我长大,我就带你们去旅行”
这样的答案在孩子嘴里说出来自然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但是这种错误的思考方式,在未来会对孩子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让孩子乱开空头支票,空想而缺乏行动。
二,刻意练习
好的思维模型不是一天练就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刻意练习才能固化在脑海中。通过刻意练习,孩子不用知其所以然,也可以掌握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
比如每做一个承诺,都要随之说出实现的方法和具体实现的日期。像孩子未来买东西的承诺,不如说把自己的手工制作或者折纸作品送给家人。孩子需要描述出预计作品的样子,需要的材料和完成的时间,剩下的就是执行了。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现在就能实现的诺言,并且帮助和监督孩子实现它。
当孩子再次说“等我长大”,我们就要警醒孩子的大脑偷懒啦。适当的引导加上重复的刻意练习,会改变他们这个习惯。当然这要我们家长保持耐心,而且最开始改变的,应该是我们自己,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