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最新公布的2018诺贝尔奖,日本又有科学家获奖。进入21世纪后,日本人18年就拿了18个诺贝尔奖,相当于每年一个。日本诺奖得主人数,已超越英国、德国和俄罗斯,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诺奖大国!
相关讨论也随之而起:“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学家获得奖项?” “日本人太牛了吧。” 每一句都深深刺痛着我们的神经……
然而痛定思痛,为拉近中国人与诺奖的距离,有人竟然研究起诺奖得主跟中国的关系。结果发现,我们虽然没有诺奖得主,但是我们有诺奖媳妇!
德国的托马斯•苏德霍夫,是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他拿奖的消息一公布,中国许多媒体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纷纷写道:“中国科大女婿,荣获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因为托马斯的夫人陈路,是中国科大毕业生,但她早已定居美国,现任美国斯坦福大学副教授。由于陈路的老家是江苏无锡,不少媒体还将托马斯称为“无锡女婿”。
2014年,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妻子吉娜是中国人,曾毕业于蚌埠市第一中学。远在安徽的蚌埠第一中学,挂出醒目的标语如下图。
对此现象,美国侨报网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女婿”获诺奖? 少一点阿Q精神!我们泱泱华夏,难道想拉近跟诺贝尔奖的距离,只能靠没有尊严地沾亲带故吗?
日本人究竟为何屡获诺贝尔奖?其实从几组数据中我们就能弄懂个中缘由。
首先让我们看看日本学者的待遇:据日本厚生劳动省2006年调查显示,大学教授年收入71.4万元,仅次于飞行员,大学副教授为55.6万元,大学讲师为46.2万元,2008年,日本大学教授平均工资,已达到90万人民币。
而代表中国科研最高水平的中国院士呢,他们的平均月工资只有5688元,年薪基本只有20万人民币,很多时候,都要为现实的生活问题发愁。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在科研上的投入:日本政府十分重视科学研究,2007年科研经费占GDP的3.67%,是全世界最高的,远远超过美国。而我国之前研发经费仅占GDP的1%,发达国家一般都有2%,直到2017年,加大投入,才占GDP总额的2.12%。
问中国的小孩最想做什么职业,答案全是当网红,当明星,那些学者院士,不过是些老掉牙的老人,甚至很多家长都鼓励孩子当明星,因为这职业来钱最快,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而是太“聪明”了。
但是根据日本权威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人心目中,187种职业,大学教师才是大家梦想的职业,职业威望得分为83.5,而演员的分数是最低的,58.2分。
日前看到的一组“改革开放40周年人物评选”榜单如下:
看完之后感觉很不舒服,我们的科研专家、文学大师,为什么要和网红、演员同框竞选?
科学落后就是真正的落后,科学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落后就要挨打!
所以青少年们远离抖音,快手,正视自己的学业水平和未来规划。尊敬学者,承担传承文明,为科技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