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虽然只有四天上课时间,却也是感受最深的一周。
这一周我的感受是五味杂陈。
我感悟到这个孩子(闫语桐)是一个正常的孩子,即便她被医生诊断为“发育迟缓”。她的右脑发达,能背诵《老子》和《大学》。做333时,她习惯用左手拿两个右手拿一个。做手工时也习惯用左手拿剪刀。
她的左脑相对来说比较弱,所以逻辑思维能力弱,学数学很困难;所以她的语言组织能力不强,显得有点乱。她的这种状况有很多原因,其中跟她的成长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自从她被确诊为“发育迟缓”,全家人一直把她当“问题孩子”来养。闫语桐一直是由姥姥照顾长大的,老人家把这个外孙女捧在手心里,什么都不让她做,结果孩子十一岁了,却没有生活自理能力。在家里吃西瓜时有姥姥帮她掏籽,吃橙子有姥姥帮她剥皮,上厕所有姥姥帮她擦……可以说在家过的就是“大小姐”的生活。无知的爱就是伤害,还伤得很深。
在闫语桐十岁多时,她的姥爷生病了,姥姥要照顾姥爷,父母没办法了才把孩子送来学堂。刚来学堂时什么都不会做。她来学堂以后才学会了用筷子吃饭,学会了怎么拿扫把扫地,学会了洗碗,学会了晾衣服,学会了上厕所,学会了跳绳,学会了认识很多字……
如果当初她的家人以正确的、正常的方法来养育她,她就不会成为人们口中的“问题”孩子。
包括她的感统失调都是跟她小时候被过分照顾和过度宠爱有关。
如今闫语桐来学堂快两个学期了,她的进步非常大,当然她的进步都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什么都没做。
至于她的心理年龄,这跟她的家庭环境有关。如果父母愿意突破自己,配合学堂的要求去学习和改变,相信闫语桐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下一步,建议学堂领导约谈闫语桐的父母,大家坦诚交流,父母为什么不愿意配合学堂?为什么不愿意学习?是不相信学堂还是不相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