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与幸福
叔本华认为,闲暇时间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与否。我非常赞同。
在这熙熙囔囔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身份和职位上忙着工作,忙着上学,忙着玩乐。可是如果突然因为一个不可控的因素不能忙碌了,这个时候一个人的无聊或者不无聊体现出他是否是寄托于外在还是内外。如果个体觉得无聊且空虚,那么他的情感精神寄托几乎可以判定是外在的东西,比如工作,比如家庭,比如孩子,比如物质。无论哪一种,这个个体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匮乏而空白的。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充实而丰富,他一定不会觉得无聊。相反。他会非常感激这样闲暇的时间,可以让自己更加自由徜徉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去不断建构和充实自己的精神体系。而这样的人,是最接近幸福真谛的人。
不记得是哪位哲学家提出,财富和闲暇,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我很认同这一说法。
没有一定的财富,人必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精神世界的建构,因为他必须生存。所以我们看到梵高,看到尼采几乎是在贫穷和精神世界中不断挣扎,尽管成就非常大,但你要说他们一直是幸福的吗?并非如此。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挣扎和不放弃又打动我们平凡普通的心灵,让我们落泪,让我们感到崇高。此刻我会立马想起《月亮与六便士》里的主人公,他的名字已经忘记,可是他那为了自我精神世界的完成的那股倔强,那股执著的勇气,却始终是我忘不了的。
我认为,人最难克服的弱点和本性就是懒惰,因为懒惰带来的精神上暂时的舒适感唾手可得。而要获取更高更深层次的精神愉悦,必须经过勤奋地思考和不懈地努力。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伸伸手就可以获得的舒适,为什么要选择爬起来走那么远的路才能获得的舒适。殊不知,前者的舒适和后者的舒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暂时的,表层的舒适,随时会消逝的舒适,而后者是一旦获取就是永久的深层的舒适。追寻后者,幸福会始终常伴左右,止于前者,幸福总是会偷偷溜走。
珍惜闲暇,那是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