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匆匆上市,又匆匆落尽。每年只有十来天的时间是可以尽情吃杨梅的,一场大雨过后,杨梅上面就会出现细小的虫子,口感就败坏了。
张澄安直呼不过瘾,还没尝出味道呢,金钟大街上就买不到新鲜的杨梅了。
“好了好了,别念叨了。”竺氏受不了张澄安的碎碎念,无情地揭穿她,“你哪里是没吃过瘾,你是一天之内就把自己吃得牙酸倒了,连豆腐都咬不动,只好停下来等牙恢复。结果这一等就等来了一场雨。”
张澄安被揭穿了也跟没事人一样,依旧拉着母亲的衣袖撒娇:“我是真的喜欢吃杨梅呀。”谁让每年杨梅的季节都这么短,每年都吃不过瘾,于是逮着机会就想要一口气吃个够。
竺氏被缠得没办法了,妥协道:“我今天看到已经有人在卖寒瓜了,明天等你爹和锦哥儿都休沐,娘就去买一个回来给你解馋。”
相比于寒瓜,张澄安还是更喜欢杨梅。毕竟杨梅一个一个小小的,酸甜可口,她可以买上一捧,自己一个人慢慢吃。而寒瓜就是一大只,只好等家里人多一些才能吃完。
不过寒瓜放到井里湃着,拿出来吃的时候再解暑不过。
张先生一贯不赞同用井水湃过再吃瓜果的做法:“夏日里最不应该贪凉。”
家里其他人仍旧我行我素,让张先生只管自己忍着炎热,吃那刚被太阳暴晒过、以至于带着温热的瓜。张澄安有时候看着张先生在旁边满头大汗地吃温热的瓜,而她自己则享受着井水带来的凉意,就觉得父亲的养生之道真是不容易,对贯彻此道的张先生表示深深的敬意。
这几日正是梅雨向伏天转换的日子,空气仍然很潮湿,是不是就要下一场雨,气温却比前几天要高上很多,感觉比前几天更闷热了几分,哪怕只是静静坐着,什么都不做,浑身也是汗津津、黏糊糊的。
张澄安午睡还没到平日的时辰就硬生生被热醒了。因为屋内闷热得厉害,窗外一丝风都没有,张澄安睡出一身汗。
竺氏午睡的时间通常会比较短,起来之后就把井里湃着的寒瓜取出来,切成一牙一牙,搁在堂屋的桌上。她还是把张先生的养生之道听进去了一些,虽然并不想吃“热腾腾”的寒瓜,但是也不会直接吃刚从井里拿出来的,总要稍微晾一晾,让井水的寒意没有那么重。
张澄安走出西厢房,就看到竺氏在收拾檐下的燕子窝。
竺氏是个爱整洁的,不能容忍燕子随意排泄到堂屋门前的地上,因此在燕子窝底下放置了一块薄薄的木板,专门用来接燕子的排泄物。这木板承重能力不太强,只好定期清理一番。
燕子是带来吉祥的鸟儿。家里好多年都没有燕子的光顾了。据竺氏和张先生说,上一次燕子来做窝还是张先生考科举那一年。有了燕子带来的好运,张先生果然中了进士。今年春天燕子重新飞来做窝了,这一定是预示着余锦荣能够顺利考中。全家人都对此深信不疑。
今年的燕子仿佛要补上过去那些年没有来张家的遗憾,连着抱了两窝小燕子。张澄安有时候仰起头去观察,能看到小燕子大大张着嫩黄色的小嘴,争抢着大燕子找来的食物。
大燕子“咻”地冲出屋檐,在空中盘旋一周,大致是确认了周围环境的安全,这才流星一般消失在蓝天白云中间。没过多久,又一只大燕子“咻”地冲回来,冲进屋檐里,速度一点都没有放缓,在张澄安觉得它马上就要一头撞在房顶上的时候,它猛地一收翅膀,像一块石头一样坠进窝里。
张澄安很想去掏一只小燕子出来玩一玩,但是又担心小燕子太脆弱,毕竟她捡到过半枚燕子蛋壳,那真是太小了,只有她的食指指尖那么大,于是一直有贼心没贼胆。
张澄安盯着燕子窝发了一会儿呆,直盯得大燕子警惕起来,这才收回视线。
“娘,天好热,我都睡不着了。”张澄安抱怨道。
竺氏一边忙着一边回道:“白天少睡点好,省的夜里走了困。”
张澄安倒不是在抱怨中午没睡好,而是想说天太热了,她准备去吃寒瓜降降温。
走进堂屋,原以为会看到一盆红艳艳水润润的寒瓜,没想到看到的是一个大快朵颐的张先生。
“爹?你不是说井水湃过的瓜太寒凉了,你不吃的吗?”张澄安被惊了一下,连瞌睡都醒了。
张先生十分从容,一点都没有言行不一的窘迫:“这不是天太热了,爹也要解解暑嘛。而且爹吃掉一些,你们就能少吃一点寒凉的瓜,也是为你们身体好。”
张澄安竟然一点都不意外,毕竟张先生总是特别有理有据,日常理直气壮。
余锦荣也从东厢房出来了。他原先是不想午睡的,总觉得大好时光用来睡觉实在有点可惜。
但是竺氏觉得他还是小孩子,还在长身体,应该有充足的睡眠。张先生也从他的道家养生学说中找到依据:“正午时分,收敛阳气,不宜发散太过。”
张澄安也强烈要求他午睡:“锦哥儿,人家说要多睡觉才能长得高。而且我觉得一觉睡醒的时候记性特别好呢。你想啊,如果只有晚上睡觉,那就只有早上刚醒来的时候是记性最好的时候;如果中午也睡一觉,那就多了一个记性好的时间啦。”
余锦荣知道张澄安一向歪理最多,说不定她只是觉得她在睡午觉,便觉得小伙伴应该一起睡午觉,这样才公平,要不然万一小伙伴在她睡午觉期间自己找到好玩的东西了,那她岂不是吃亏了。张澄安总是在奇怪的地方有特别强的胜负欲。
最终结果就是张家人赢了,他们成功让余锦荣养成了午睡的好习惯。
余锦荣是这样说服自己的:以后总要跟张澄安一起生活的,与她有一样的作息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