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美成这曲《苏幕遮》,古来便是词家推崇的名篇。清真居士远离故乡钱塘,久居日下,京洛风尘漫漫、满腹乡园之思都化作清朗绝俗的诗行,风致恬然,殊非后来世许多类似题材的作品可望项背。
那年夏天,和家人在上海南京路上的耶里夏丽吃饭。新疆菜,味儿还算正宗。孰料酒酣耳热之际,维吾尔族演员登场,载歌载舞,鼓乐喧阗,却惹得我泪不能禁,早早离场了。
我是汉人,根却在瀚海流沙。新疆塔城,生于兹,长于兹。十八岁出门远行,入阳关、下江南,到如今举家内迁,本以为故乡已是遥远的记忆,却哪知那些雪岭大荒、风沙茫茫、桑梓园井、老舍白杨、亲朋故旧、欢宴离觞早都一丝一缕地镌于生命最深处,一有契缘,不需稽索钩沉,径自喷涌而出,使人神伤。
江南成了生活重心所在,养家糊口,照顾身边缠绵病榻的父母,始终抽不开身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随着年齿渐增,更怕近乡情怯,徒留无数感怀。2008年,母校的老师南来,想托她给当年的班主任带些东西,却惊悉恩师已于半年前故去。2015年母亲在几年病痛挣扎后于撒手尘寰,更像切断了我与新疆的血脉,寻根寻根,却让我向何处去寻?
罢了,还是读词吧。偏又读出了地域因缘。按释慧琳《一切经音义》:“‘苏莫遮’西域胡语也,正云‘飒磨遮’。此戏本出西龟兹国,至今犹有此曲”。我虽不识古调,但推想其旋律定有“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的艺术感染力,不然,又怎能入大晟词宗法眼,谱写乡思之曲呢?
“秋色无南北,人心自浅深”。周以南人居北,我以北人居南,时空相隔漫远,感触则一——一样期盼故乡尚有五月相忆的“渔郎”,一样地“羁思乱如云”。
近来常翻翻《历代西域诗钞》。是书装帧朴素至极,校对也不甚严谨,在我读来,却别有况味。兹录清人洪北江《凉州城南与天山别放歌》一阕,歌云:
去亦一万里,来亦一万里。石交止有祁连山,相送遥遥不能已。昨年荷戈来,行自天山头,天山送我出关去,直至瀚海道尽黄河流;今年赐敕回,发自天山尾,天山送我复入关,却驻姑臧城南白云里。天山之长亦如天,日月出没相回环。朝依山行莫山宿,万里不越山之弯,松明照彻伊吾左,隆冬远藉天山火。安西雨汗挥不停,酷暑复赖天山冰。天山天山与我有夙因,怪底昔昔飞梦曾相亲。但不知千松万松谁一树,是我当时置身处。兹来天山楼,欲与天山别。天山黯黯色亦愁,六月犹飞古时雪。古时雪著今杨柳,雪色迷人滞杯酒。明朝北山之北望南山,我欲客梦飞去仍飞还。
录毕,写下几个小字——“夙因夙因,故乡故乡”。
霜降,鹅湖子作于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