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挑儿

昨天早上送完孩子去上班,路上忽然就想吃碗馄饨。于是就溜达到了望京地铁站H出口旁的那个小店。之前在那儿吃过几次,倒不是由于好吃,就是图个方便。

找了一张最靠近门口的桌子,望着马路,吃着馄饨。一瞬间,三十几年前的一个画面回到了眼前。

我在高二的时候,说服了爸妈让我自己住在上斜街40号一个大杂院里。那段日子很有意思,学习、生活都有惬意。家里对我很宽松。那个地方在宣武门外路西的一条胡同里。院里记得四五家儿人,我们家那间靠近院子大门口儿。

那会儿下午放了学我经常是去我同学他妈他们单位吃晚饭,他妈是邮电医院的医生,食堂伙食好极了。从我们那所高中骑车过去没多远。吃完后回上斜街。学习到了晚上十来点钟的时候通常都会饿,不吃点儿晚上睡不着,偶尔就会出去找吃的。

我要说的那个画面就是这么一个时候。那应该是立冬前后,我照例溜达出胡同口儿到了现在崇光百货店位置的路边儿。那里是个无轨电车站,有路灯。路灯下面有个馄饨挑儿。从那个时候起,我的记忆里北京卖馄饨的就都是安徽人,皖南口音貌似居多,说话带着一点点拐弯抹角儿和拖音,我很喜欢听。

写这段字之前我本想搜搜和那个记忆相符的图片,越搜越发现记忆模糊了。我明明记得那个挑儿类似马鞍形,一头儿是镶在挑子里的煤炉子,另一头儿是个不大的案板,案板底下是带着抽屉的小柜子,可搜出的图都是分体的,倒让我怀疑起自己的记性了,毕竟三十多年了,也可能真记错了。



那个晚上吃的馄饨香味还在我的气息里。馄饨挑儿的馄饨是提前包好了的。比我的大拇指甲盖儿大一点点。五毛钱一碗。等着的时候,看着挑子的主人捏起馄饨丢进滚开的水中,拿小笊篱在锅里推着馄饨转上几圈,不一会儿,馄饨就从锅里盛到了碗里,碗底里早放好了虾皮、紫菜、佐料、酱油,汤和馄饨都盛好后,浮头儿再撒上香菜末儿,滴上几滴香油、淋上醋,端起这碗馄饨,一边吃一边享受着扑鼻的美好,耳畔业已响起的风声俨然不知,洒在路上并不明亮的灯光也在脑海里定格。

昨天吃着馄饨,眼前却蒙太奇般地呈现了宣武门外的那个晚上。宣武门菜市口一代改造后早已经不认识了,但对我而言,记忆中的北京鲜活地随时可以重现眼前。

昨天那个铺子的主人还是操着安徽口音,北京好像经营这个行当的以安徽朋友居多,做早点非常辛苦,不勤快根本坚持不下去。他们的口音或许是唤醒我回忆的原因。坐在我隔壁桌的是六七个二十上下的小伙子小姑娘,都穿着统一的西服,是房屋中介的标准打扮。我在路上经常会碰到他们迎面而来推介房子,但今天和他们邻桌吃早点,可以看到他们不工作的样子。这些孩子和我的儿子年龄应该差不了多少,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吃着。他们比我吃得快,起身的时候,我听到有个小伙子在跟他对面的小伙子说:“今天,加油!”另一个小伙子回答:“加油!加油!”他们的对话很自然,可以听出来自彼此真诚的鼓励。

吃完馄饨,我收起记忆,迈出门儿,扫码打开一辆共享单车,把手里的包在车筐里固定好,骗腿儿上车。昨天北京的风非常大,天特别蓝。风吹乱了我好不容易归拢好的发型,而阳光,毫无保留地照进了心里的每一个角落。


2019.5.1. 7:3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果宝最近表现不错,饭量大,身体好,在我的督促下也每天学习,阅读,认字,学习魔方课程。基本上不用我和果爸操多少心,很...
    果果和嘟嘟麻麻阅读 180评论 0 1
  • 快过年了,车票也定好了,就等着回来了。 家是永远的牵挂,回家就是充电。 但是回来不止要见家人,还要见别人,有些人羡...
    钱罐罐阅读 212评论 2 1
  •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在农村有吃有喝,不用掏钱,除了一些消费品花钱外,其他基本不花钱。只是没有我们想要的工作...
    茶树菇打僵尸阅读 766评论 0 0